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本集看点OVERVIEW研究恐龙食性的关键证据常来自胃容物,但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胃容物,科学家该如何判断一种恐龙挑不挑食?今天的主角世界上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二连巨盗龙就来现...

本集看点

OVERVIEW

研究恐龙食性的关键证据

常来自胃容物,

但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胃容物 ,

科学家该如何判断一种恐龙挑不挑食?

今天的主角

世界上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

——二连巨盗龙

就来现身说法

灵魂干饭“龙	”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图源:《中国恐龙大展》宣传图

来自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实验室、内蒙古龙昊地质与古生物研究院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者们 ,在国际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似鸟恐龙巨型无齿下颌的功能解剖:巨盗龙与窃蛋龙类颌部的演化》(Functional anatomy of a giant toothless mandible from a bird-like dinosaur: Gigantoraptor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oviraptorosaurian jaw)的文章,首次对二连巨盗龙的完整下颌骨进行了系统分析 。

研究者发现:就算没有牙齿 ,仅凭喙部的深浅 、大小等特征,也能初步判断它是“挑食怪 ”还是“大胃王”,二连巨盗龙便是例证 。虽然它的齿骨上光秃秃的 ,却沿着咬合喙生出一条如弯刀般锐利的锋线,不靠牙齿,它依旧具备强大的取食能力。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二连巨盗龙正模标本的下颌骨右侧视图

图源:参考资料1

判断它取食能力强弱 ,就得看它“喙部深度 ”,指的是从鼻孔前端垂直向下测量至喙底部的高度。这个数字,其实能暗示它的“咬合实力” 。喙有多深 ,决定能吃多硬的食物。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现代鸟类喙深的常见测量方法

图源:参考资料1

我们对比一下现代鸟类就便于理解了:中型地雀的喙越深,咬合力越强,干旱时它们甚至会演化出更深的喙 ,以便啃咬那些坚硬的稀缺种子;再比如鹦鹉 ,弯弯的深喙就像一把天然坚果钳,能轻松处理坚韧的果壳。

灵魂干饭“龙	”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中地雀的喙部

图源:参考资料2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鹦鹉及其喙部

图源:维基百科

类似的规律,在恐龙身上也能看到:甲龙类下颌结构偏深 ,很可能是为了咀嚼粗糙坚韧的植物纤维 。由此看来,深喙相当于更强的处理硬食物能力,这在二连巨盗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甲龙的头颅骨侧面照

图源:维基百科

但化石中很少能看到上下喙都完整保存的标本 ,怎么测量“喙部深度 ”呢?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可行办法——用“相对喙深比率”来衡量。如下图所示,就是用下颌联合部后方的高度X,除以联合部前后的长度Y ,得出一个标准化的深度指标 。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图源:参考资料1

结果令人瞩目:二连巨盗龙的相对喙深比率约为 1.42,目前是近颌龙科中最高的记录。换句话说,这家伙的咬合边缘不仅深 ,还深得有点离谱。

喙宽的好处:判断一只恐龙吃什么,仅靠咬合力还不够,还得看它嘴巴宽窄 。所以了解到了喙深 ,还要看喙的宽窄 ,决定它是否挑食。在演化生物学里,一个经典观点是:喙越窄,越挑食;喙越宽 ,越随性。

同为窃蛋龙类的纤细驰龙和巨盗龙都是U形喙,但前者喙宽只有5厘米左右,能精准挑出好东西;而巨盗龙的喙宽达10厘米 ,是一张实打实的大嘴巴,几乎没法避开营养差的部分,一口下去什么都吞 ,想挑都难 。

灵魂干饭“龙	”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纤细驰龙复原图

图源:百度百科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二连巨盗龙复原图

图源:维基百科

研究认为,窃蛋龙家族里的巨盗龙,凭着U形的宽喙 ,再加上远超同类的口部大小,成了其中最“不挑食”的一员,它的取食器官仿佛就是为了广纳食物而生 ,不管植物的营养高低 ,只要能吃,大概率都不会拒绝 。

在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不挑食 ”的泛食性成了一种生存智慧 ,让它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在热展《中国恐龙大展》

点击下图即可购票!

参考资料:

[1]Ma W, Wang J, Pittman M, et al. Functional anatomy of a giant toothless mandible from a bird-like dinosaur: Gigantoraptor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oviraptorosaurian jaw[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6247.

[2]Hendry A P, Grant P R, Rosemary Grant B, et al. Possible human impacts on adaptive radiation: beak size bimodality in Darwin's finche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6, 273(1596): 1887-1894.

/新知·自然(中国恐龙季)/

《新知•自然》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原创的一档科研论文脱口秀节目。本季挑选中国恐龙大展中的镇馆之宝,结合相关的研究论文,深入浅出解读藏品背后的故事 。

灵魂干饭“龙”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作者 李嘉诚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科学审核: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研究员)

策划:董毅

责编:首富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想投稿吗?投稿请戳lvluotougao@sstm.org.cn

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

本文来自作者[书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heh/202511-56920.html

(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书萱
    书萱 2025年11月1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书萱”!

  • 书萱
    书萱 2025年11月10日

    希望本篇文章《灵魂干饭“龙”从来不挑食?它的秘密全都写在下巴上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书萱
    书萱 2025年11月1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书萱
    书萱 2025年11月10日

    本文概览:本集看点OVERVIEW研究恐龙食性的关键证据常来自胃容物,但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胃容物,科学家该如何判断一种恐龙挑不挑食?今天的主角世界上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二连巨盗龙就来现...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