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打小在西安城里长大,见惯了明城墙的青砖斑驳,听熟了钟鼓楼的晨钟暮鼓,连抬头望秦岭的轮廓,都能辨出哪段是终南,哪段是华岳。总觉得北方的城,大抵都是西安这般模样——厚重得像块老砖,...

打小在西安城里长大,见惯了明城墙的青砖斑驳,听熟了钟鼓楼的晨钟暮鼓 ,连抬头望秦岭的轮廓,都能辨出哪段是终南,哪段是华岳。总觉得北方的城 ,大抵都是西安这般模样——厚重得像块老砖,每道纹路里都刻着千年的故事 。直到上个月,应朋友之邀去了河南荥阳 ,才知道黄河边的城,竟藏着另一种味道。那味道不似西安的浓墨重彩,倒像一碗温吞的小米粥 ,喝下去不烫嘴,却从喉咙暖到心口。回来这些天,总忍不住跟老伴念叨 ,说那地方 ,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一、黄河边的风 ,裹着泥土的软

在西安待久了,风是硬的。春天刮起扬尘,能把头发糊得结疙瘩;冬天过了秦岭 ,更是带着一股子冷劲儿,往领口里钻。可到荥阳的头天早上,我五点多就醒了 ,朋友说带你去黄河滩走走,我想着无非也是吹风,没成想一脚踏出去 ,竟愣了神 。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那风是软的。不是江南水乡那种黏糊糊的软 ,是带着黄河泥土气的软 ,吹在脸上,像老母亲的手在轻轻拍。滩上的雾还没散,白茫茫的一片 ,远处的黄河水看不真切,只听见“哗哗”的声儿,慢悠悠的 ,不似渭河在西安段那般急吼吼 。脚下的土是湿的,踩上去“噗嗤”一声,软乎乎的 ,比西安城墙根下的青砖暖多了。朋友说这是黄河冲积的土,肥得很,种啥都长。我蹲下来捏了一把 ,土粒细得像面粉,凑近闻闻,有股子潮乎乎的腥气 ,混着路边野草的清苦 ,比城里的汽车尾气好闻百倍 。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走了没多远 ,看见个穿蓝布褂的老汉,蹲在滩上抽烟,身边放着个旧木船桨 。我问他这船还划吗?老汉笑了 ,说现在黄河上早有桥了,这桨是给孙子当玩具的。“以前啊,这滩上全是摆渡的 ,从荥阳到对岸的温县,全靠这玩意儿。 ”他指着远处的一片芦苇荡,“那时候早上天不亮就撑船 ,风大的时候,船在浪里打晃,心里头却踏实——黄河的水再急 ,也不会把咱荥阳人冲跑 。”我望着那片芦苇 ,风一吹,荡起一片白花花的浪,倒比西安护城河的水多了几分野趣。

后来走累了 ,坐在滩边的石头上歇脚。太阳慢慢升起来,雾散了,黄河水露了脸 ,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的碎金子 。风里的泥土气更浓了,还混着远处棉花地的甜香。我忽然觉得 ,西安的秦岭是硬的,是“一夫当关”的雄浑;而荥阳的黄河是软的,是“润物无声 ”的包容。这软不是弱 ,是像老面馒头一样,发酵得足够久,才有了这般温厚的劲儿 。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二 、地名里的古意,藏在庄稼地里

西安的古迹多,兵马俑、大雁塔、碑林 ,都是明晃晃摆在那儿的,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古迹”。可荥阳的古意,却藏得深。不是藏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 ,是藏在路边的地名里,藏在农民的庄稼地里 。

去荥阳的第二天,朋友带我去虎牢关。我原以为是个热闹的景区 ,没成想开车拐进一条乡间小路,路两边全是玉米地,金黄的玉米穗子耷拉着 ,像一串串小灯笼。快到地方时,才看见一段断墙,矮矮的 ,墙上爬满了牵牛花 ,砖缝里还长着野草 。朋友说这就是虎牢关的旧墙,比西安的明城墙老多了,楚汉的时候就有了 。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我走过去摸那墙,砖是青灰色的 ,比西安城墙的砖小一圈,表面坑坑洼洼的,像是被岁月啃过。墙根下坐着个放羊的老汉 ,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看见我们就打招呼:“来瞅虎牢关啊?”我说是啊,老汉笑了:“这地方没啥看头 ,就是块老墙。可你知道不?当年刘项争天下,就在这地方打了不少仗 。 ”他指着墙后面的一片菜地:“那片地,以前是战场 ,现在种上萝卜了 ,长得还挺水灵。”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菜地里绿油油的,几个农妇正弯腰拔萝卜 ,说说笑笑的,跟史书里“金戈铁马”的模样一点都对不上。可再看那断墙,阳光照在砖上 ,倒像是能看见千年前的士兵,正靠在墙上歇脚 。朋友说,荥阳这样的地方多 ,比如鸿沟,就是当年楚汉分界的地方,现在也成了庄稼地 ,路边立个小牌子,写着“鸿沟遗址 ”,不留意就错过了。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后来我们又去了鸿沟边,果然是一条窄窄的沟,沟两边种着麦子 ,绿油油的,风一吹就晃。沟边有个石碑,字都快磨平了 ,只隐约能看见“鸿沟”两个字 。有个老太太在沟边拾柴火,看见我们拍照,就说:“这沟啊 ,以前宽得很,能跑马。现在填了些,种上麦子 ,给娃们挣口饭吃。”我蹲下来看那沟里的土,跟黄河滩的土一样细,想来千年前 ,就是这土 ,见证了“楚河汉界 ”的分庭抗礼 。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西安的古意是“摆出来 ”的,让人敬;荥阳的古意是“长出来”的 ,让人亲。就像西安人爱说“咱这城墙有多少年”,荥阳人却爱说“咱这地里头有啥故事 ”——古意不只是历史,是融进日子里的 ,跟庄稼 、跟柴火、跟娃娃们的笑声掺在一起,才活得起来。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三、街巷里的家常味,暖得像炕头

西安人好吃,泡馍 、肉夹馍、油泼面 ,都是实打实的硬菜,吃下去顶饱,也够味 。可到了荥阳 ,才知道家常味能暖到心里去 。不是那种山珍海味的鲜 ,是柴火灶里炖出来的香,是老面发出来的甜。

去荥阳的第三天,我跟朋友逛老城区。那片老城跟西安的回坊不一样 ,没有那么多吆喝声,街两边的房子都是矮矮的,红砖墙 ,黑瓦片,门口挂着红灯笼,有的门口还摆着几盆月季 ,开得正艳 。走了没多远,就闻见一股面香,朋友说:“前面有家烩面馆 ,开了三十年了,咱去尝尝。”

面馆不大,也就四五张桌子 ,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 ,是老板年轻时的模样。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穿个白围裙,看见我们就喊:“两位?来两碗烩面 ,加不加肉?”我说加,老板就转身进了后厨,没多久就端出两碗面来 。那碗真大 ,比西安的泡馍碗还大一圈,汤是奶白色的,上面飘着几片青菜 ,几片羊肉,还有一把香菜。我拿起筷子搅了搅,面条又宽又厚 ,嚼起来筋道,汤头鲜得很,没有一点腥味 ,倒有股子骨头的香。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老板坐在旁边的桌子上抽烟,看见我吃得香 ,就说:“咱这烩面,汤得炖四个钟头,用的是本地的山羊骨 ,面条是手擀的,煮出来才筋道 。 ”我问他为啥不开个大店,老板笑了:“咱这店 ,都是老主顾,开大了就没这味儿了。你看那桌的大爷,天天来 ,就爱喝咱这口汤。”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有个白发大爷,正端着碗喝汤 ,喝得“吸溜”响 ,脸上笑眯眯的 。

吃完烩面,朋友又带我去街边的小摊买烧饼。摊主是个老太太,戴着个蓝头巾 ,手里拿着个面团,揉一揉,擀一擀 ,往炉子里一贴,没一会儿就飘出香味。烧饼是咸口的,咬一口 ,外皮酥脆,里面软乎乎的,还带着芝麻的香 。老太太说:“这烧饼得用柴火烤 ,电炉子烤不出这味儿 。 ”我买了两个,揣在怀里,暖乎乎的 ,走在路上 ,时不时咬一口,比西安的肉夹馍多了几分家常的甜。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后来还吃了荥阳的柿饼,不是那种晒干的硬柿饼,是软乎乎的 ,咬开里面流心,甜而不腻,带着柿子的清香。卖柿饼的老汉说 ,这是自家树上结的,摘下来放在屋檐下晾,晾到冒白霜才好吃 。我买了一斤 ,回来给老伴尝,老伴说:“这味儿,像咱小时候在乡下吃的柿子馍。”

现在想起荥阳的饭 ,总觉得不是在吃饭 ,是在走亲戚。西安的饭是“待客”的,讲究个排场;荥阳的饭是“自家人 ”的,讲究个实在 。一碗烩面 ,一个烧饼,一个柿饼,都带着柴火的暖 ,像坐在炕头上吃老妈做的饭,不用客气,不用讲究 ,吃得舒坦,心里也暖。

四、老城里的慢时辰,比钟摆还稳

西安的日子快 ,早上七点,钟楼底下就车水马龙,地铁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晚上十点 ,大街上还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可荥阳的日子,慢得像老座钟的摆 ,不慌不忙,却走得稳当 。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在荥阳的那几天,我总爱早起,去老城里的早市逛。早市不大 ,就在一条老街上,两边摆满了摊子,卖菜的 、卖肉的、卖早点的 ,热闹却不嘈杂。卖菜的阿姨,把青菜摆得整整齐齐,上面还带着露水 ,看见人就笑:“这菜是今早刚拔的 ,新鲜得很 。”卖早点的小摊,飘着油条的香,老板一边炸油条 ,一边跟顾客聊天,“你家娃今早上学没哭啊?”“昨儿个下的雨,地里的菜长得快。 ”

我在早市上逛来逛去 ,看阿姨们挑菜,看大爷们下棋,看孩子们追着跑 ,心里头静得很。有个卖豆腐的老汉,推着个小推车,车上放着块嫩豆腐 ,一边走一边喊:“豆腐——嫩豆腐—— ”声音慢悠悠的,在老街上飘着,比西安的喇叭声好听多了 。我买了块豆腐 ,老汉用刀切成小块 ,放在油纸袋里,说:“这豆腐得现吃,放久了就不嫩了 。”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下午的时候,我常坐在老城的茶馆里。茶馆是个老房子 ,木梁上挂着几个红灯笼,桌子是八仙桌,椅子是长板凳。茶馆里人不多 ,大多是老头,有的在喝茶,有的在下棋 ,有的在听戏 。戏是河南梆子,用个小喇叭放着,调子慢悠悠的 ,听得人心里舒坦。我点了一杯茶 ,是本地的绿茶,喝起来清苦,回甘却长。旁边有个下棋的大爷 ,走一步棋,想半天,对面的大爷也不催 ,端着茶慢慢喝,嘴里还哼着戏词 。

有一次,我坐在茶馆里看阳光 ,从窗户缝里照进来,落在桌子上,慢慢移动 ,从东边移到西边,用了整整一下午。在西安,我从来没这么看过阳光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要上班,要买菜,要接孙子。可在荥阳 ,时间好像被拉长了,一杯茶能喝一下午,一盘棋能下到天黑 ,不用急,不用慌,像黄河里的水 ,慢悠悠地流,却从不会断 。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傍晚的时候,我喜欢去浑河边散步。浑河是荥阳的母亲河,比西安的护城河宽 ,水是清的 ,河边有柳树,有长椅,还有不少人在散步。有老两口 ,手牵着手,慢慢走;有妈妈带着娃,在河边捡石头;有年轻人 ,坐在长椅上聊天,声音轻轻的 。我坐在长椅上,看太阳慢慢落下去 ,把河水染成橘红色,风一吹,河水晃荡 ,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西安的快是“活”的 ,像个年轻人 ,充满了干劲;荥阳的慢是“稳 ”的,像个老人,充满了智慧。快有快的好 ,能追得上时代;慢有慢的好,能守得住日子 。在荥阳待久了,连我这个急性子 ,都变得不慌不忙,走路慢了,说话慢了 ,吃饭也慢了,却觉得日子过得更实在,更舒坦 。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五、黄河边的实在人,像土一样亲

西安人豪爽 ,说话大声 ,办事干脆,跟人打交道,喜欢直来直去。可荥阳人 ,实在得像黄河边的土,不张扬,不客套 ,却让人心里踏实。

在荥阳的第一天,我跟朋友去逛虎牢关,走迷了路 。看见路边有个大爷在浇菜 ,就过去问路。大爷放下手里的瓢,说:“你们要去虎牢关啊?往这边走,拐两个弯 ,看见那棵老槐树就到了。”怕我们记不住,大爷还放下菜瓢,领着我们走了一段 ,指给我们看老槐树的方向 ,才转身回去浇菜 。我要给他钱,大爷摆手:“这点小事,要啥钱?你们外来的 ,不认识路,我领着走两步咋了?”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	,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后来住民宿,房东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姓王 ,我们叫她王姐。王姐人很实在,第一天就给我们熬了玉米粥,说:“这是自家种的玉米 ,熬出来的粥香。 ”早上我们出去,王姐就说:“你们要是回来晚,给我打电话 ,我给你们留门 。”有一天 ,我们回来晚了,王姐真的在门口等我们,手里还拿着两个热馒头:“你们没吃饭吧?这馒头是刚蒸的 ,先垫垫肚子。”

还有一次,我在早市上买柿子,没带现金 ,摊主是个小伙子,说:“没事,你先拿回去吃 ,下次来再给我钱。 ”我问他不怕我不还吗?小伙子笑了:“咱荥阳人,没那说道 。你看着面善,肯定不会骗我。”后来我专门去还了钱 ,小伙子还送了我两个小柿子,说:“这是谢你,还专门跑一趟。”

现在想起荥阳的人 ,总觉得像黄河边的土 ,实在 、憨厚,不玩心眼,不耍滑头 。你对他好 ,他就对你好;你有难处,他就伸手帮 。西安的人是“热情 ”的,像夏天的太阳 ,火辣辣的;荥阳的人是“温和”的,像春天的风,软绵绵的 ,却能吹暖你的心。

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从荥阳回来 ,我带回了一斤柿饼,两个烧饼,还有一袋子黄河边的土。柿饼吃完了 ,烧饼也吃完了 ,土还放在窗台上,看着那土,就想起荥阳的风 ,荥阳的饭,荥阳的人,荥阳的慢日子 。

西安的厚重 ,是刻在城墙上的,是写在史书里的,让人敬畏;荥阳的韵味 ,是藏在黄河里的,是长在庄稼地里的,是融在日子里的 ,让人亲近。如果你问我,中原是什么样子?我会说,去荥阳看看吧。那里有黄河边的软风 ,有庄稼地里的古意 ,有街巷里的家常味,有老城里的慢日子,还有像土一样实在的人 。

我西安人	,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

那地方,不像个景区 ,倒像个老家。去了,就不想走;走了,就总惦记着。

本文来自作者[张简子斌]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life/202510-52686.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张简子斌
    张简子斌 2025年10月1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张简子斌”!

  • 张简子斌
    张简子斌 2025年10月18日

    希望本篇文章《我西安人,去了一趟河南荥阳回来,忍不住想说:对荥阳的5点印象》能对你有所帮助!

  • 张简子斌
    张简子斌 2025年10月1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张简子斌
    张简子斌 2025年10月18日

    本文概览:打小在西安城里长大,见惯了明城墙的青砖斑驳,听熟了钟鼓楼的晨钟暮鼓,连抬头望秦岭的轮廓,都能辨出哪段是终南,哪段是华岳。总觉得北方的城,大抵都是西安这般模样——厚重得像块老砖,...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