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彩票行业延续着前一年的火爆态势,众多企业和个人被这股热潮吸引,纷纷涌入其中 ,竞相开设彩票店。李华所在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员,这一年决定在北京开设两家彩票实体店进行试水,为未来的规模化发展积累经验 、奠定基础 。
此前 ,公司在北京的商场内经营着数家彩票展示体验中心店,销售全品类彩票,其中即开型彩票销售额占比高达 90%。然而 ,自今年 4 月起,李华便察觉到彩票销售开始下滑。尽管 5 月全国彩票销售数据显示仍保持较高增速,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 5 月全国共销售彩票 570.36 亿元,同比增加 94.18 亿元 ,增长 19.8%,但这主要是因为 5 月体育赛事较多带动竞猜型彩票销量增长,以及去年同期即开型彩票销量基数较低等原因 。
回顾 2023 - 2024 年 ,彩票特别是即开型彩票销量大涨,引得个人和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中国彩票行业沙龙创始人苏国京表示,由于前几年即开票的快速增长 ,许多个人和企业机构涌入大型商场开设商超彩票店。但各商超情况不同,并非每家店都能盈利 。而且去年即开票供应受限,让消费者有了冷静期 ,即开票消费转入正常增长阶段,以即开票销售为主的商超体验店出现关门现象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在彩票销售高峰期,一批企业 ,甚至不乏大型企业将彩票店当作“固定收益项目 ”投资。他们认为彩票销量形成的高频、高额销售收入可以“装饰”财务报表,庞大现金流能支撑企业长期发展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李华指出,彩票销售只能将销售佣金收入计收(即销售额的 7%到 8%),每个门店并表计收仅有几万元 ,加上每个门店需占用 20 万元左右资金,从费效比、支付手续费等角度看,违背了商业逻辑。
算一笔账 ,近一年李华所在公司已投入超百万元用于店铺装修 、设备采购和前期运营等,但收入难以覆盖成本。此前两年彩票销售快速增长,传统投注站业主形成头部效应 ,部分头部业主争夺商业综合体经营场所,使得场地资源稀缺,进场成本被推高 。2024 年 ,部分中介公司多头抬价,高客流场景中进场费达六位数。商业综合体管理成本极高,场地租金、押金、中介费 、装修费等都是不小的开支。经营方面 ,单店至少需两人倒班,成本高昂 。而收入端,旺季月销售额最高 40 万元,全年平均每月约 30 万元 ,佣金收入每月约 2.4 万元,难以覆盖成本。
2024 年即开型彩票缺货问题,也给公司彩票店带来巨大经营压力。供货不足导致顾客流失 ,频繁缺货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2025 年春节后,客单价明显下降,销售额降低 20%。
李华所在彩票店的情况并非个例。2024 年前后 ,众多企业涌入彩票行业,但“蜜月期”仅半年左右 。一些彩票店财务回报不理想、管理机构支持力度弱,很多企业经营半年到八个月后便退出。公司或法人经营门店还面临诸多挑战 ,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这给运营带来了更多难题。
促使公司下定决心关店的关键是客单价持续下降,商场人流量减少 。在李华看来 ,彩票是“零和游戏 ”,彩民需稳定收入才能持续购买。他希望彩票销售量逐步回落,这样许多潜在问题才会浮出水面,比如行业的可持续经营条件和营商环境等。他举例说 ,公司去年 11 月申请销售网点,至今未获审批,大量沟通工作无果 ,上百万元前期投入损失,而审批效率低的问题他却无能为力。6 月,公司最终还是决定关闭旗下几家彩票店 ,这背后是彩票行业繁华背后的诸多困境与无奈 。
本文来自作者[孤风]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keji/202506-141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孤风”!
希望本篇文章《彩票店的谢幕:繁华落幕背后的隐忧与叹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2024 年,彩票行业延续着前一年的火爆态势,众多企业和个人被这股热潮吸引,纷纷涌入其中,竞相开设彩票店。李华所在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员,这一年决定在北京开设两家彩票实体店进行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