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担任过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1976年立下大功,官至副国级

1975年9月,邓小平说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以后全国传开了。那天中科院在北京做汇报。现场气氛其实有点压抑,说到底大家都觉得科技是重要,但之前没人讲得那么明白?新中国刚...

1975年9月,邓小平说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以后全国传开了 。那天中科院在北京做汇报 。现场气氛其实有点压抑 ,说到底大家都觉得科技是重要,但之前没人讲得那么明白?新中国刚成立那些年,国内拿得出手的高端技术寥寥无几。各行各业硬着头皮向前冲 ,底子薄,说好听点一穷二白,说不好听就是手里什么都没有。可就这个时候 ,各种新的人才涌出来,有的人一生都扎在工厂里,不太起眼 ,结果反倒做出世界有名的大事 。

他担任过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1976年立下大功,官至副国级


倪志福 ,他就是这样的工人。他出生在1933年的上海,家里是地道的工人门第。他17岁进厂,1950年成了学徒 ,领班说他脑子转得快 ,能干活,还没出师就被送去进修 。1953年毕业,进了北京永定机械厂第五车间 ,别说那时候的永定厂,很多设备都老掉牙了,用的工具还得自己琢磨着修修补补 ,啥都靠手艺和眼力。

他担任过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1976年立下大功,官至副国级


倪志福早上进车间 ,手上经常磨出血泡,不怕活儿多。他琢磨得最多的不是一天要做多少件,而是这些机器能不能再顺几分?要说那时候谁都差不多这样想 ,但真下工夫的一年到头没几个 。一个晚上他在车间捡了几颗废弃的钻头回来,搓了一宿,最后盯着那个磨损得快报废的钻头发呆。他不服 ,说怎么不能磨成新的?有的工友觉得没必要折腾 ,浪费时间,但倪志福不答应。他发现普通钻头尖部太单调,扔掉太多 ,想着能不能改 。

他担任过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1976年立下大功,官至副国级


他试着把钻头剪出三个尖 ,削七个刃,琢磨“麻花 ”状,试了不少次 ,手磨得都有点麻了。熬过来的那一个月里,他那种执拗和不服输的性格就已经定下来了。试出来的钻头,拿到旋床上一钻 ,活儿做得滑了很多 。原先一分钟钻两孔,新钻头能打四个?几乎没人信 。他硬是磨出来,寿命比原来的钻头多出三五倍。车间工人笑了 ,说这下省事儿多了。工具部的老技工感慨 ,这玩意在国外都没见过 。


“倪志福钻头 ”,这名字后来被很多人记住了。全国各地的厂子都来请他开讲座。很多人说倪志福聪明,但他总说自己只是动手多了点 。其实不是每个动手的人都能成 ,有时候还真要倔一点。


1958年,倪志福入党。再往后他成了工程师 。60年代末,“工人出身的发明家” ,是个让人羡慕的新名词。每年表彰,他都在榜单里。中央开会,他坐在台下 ,有时还是上台 。他是中央委员,连着干了七届,很多人问他怎么能这么“能耐”。他回应就是两个字“劳动 ”。但广州 、上海 ,北京,这几个地方调来调去,他都做了市委书记 。就这么个技术工人 ,能成省部级领导 ,放哪儿也少见 。


倪志福在北京时还很低调。他白天跑调研,半夜偷偷去车间看生产。他带头下沉,走访的次数连记录员都记不住 。他一句空话都不爱讲 ,甚至没人知道他爱吃啥。工人们却说他眼里始终是那点“活路”。1973年,他在人群里看着工地上的吊车,突然就哭了出来 。说是想起过去永定厂的草棚灶 ,更是觉得那时候难。或许没什么太多大道理。可当时北京的工业生产能一刻都不松劲,说到底是他硬顶着往前拼的 。


1976年,中央让他去上海。身份是市委第二书记。有人说他脾气变了 ,有人说老了 。但诡异的是,这样一个“做钳工出身”的人,被认为最适合安定大局。当时全国谁也不敢说社会局势多安稳。他一到上海 ,先不去开会,拎着饭盒直奔工地看现场,说没看见生产线哪来底气?后来“四人帮 ”被粉碎 ,他是骨干之一 。报纸没大版面 ,但内部说法都清楚 。倪志福当时沉得住气,谁也看不出来他有多少“政治野心”。他只说了一句“人得有点骨头。”


他做干部的时候,还是像做技工 。从不摆谱也不玩虚的。我查过他在天津任市委书记留的资料 ,没几次公开讲话。最多一次,是在一次机械厂的现场会上,他掏出袖珍小本子读笔记 ,“我们过去都吃过苦,现在还要继续往前趟泥巴 。 ”底下有人笑,也有人皱眉。这就是真实的倪志福吧。


有时想 ,他主政三大直辖市,这种经历,是体制内罕见 。他的家人很少高调出来 ,就像他自己一样,外头的传说更杂乱。不少人说他“技术员当高官怎么能服众?”但机关里的老同志却至少他懂底层疾苦。


1988年他五十五岁被调回中央,到全国总工会和机械工业委员会工作 。后面逐渐淡出视野 ,转去做大学兼职 ,慈善机构也见过他。人走得并不张扬。有人觉得他晚景不够华丽,但他好像并没在乎过 。真正的工匠,管不了那么多虚名 。其实他当年刚做钻头时 ,只想着别让钻头费料,哪会想到几十年后自己做过的那些事会影响多少行业?也未必真愿意当外界口中的“传奇”。


倪志福其实不算是每个时代的标准答案。他不怕琐事,能钻牛角尖 。但管理上 ,他未必总能让人满意。难说有人说他太实在,有人嫌他死板。可是这些细节拼起来,他反而变得真实起来 。


他最被外人称道的可能是“三尖七刃 ”钻头 ,但你如果去查,国外其实早年间也有接近的结构。只是他那次发明让国内工厂第一次用上了自己的高耐磨钻头。当时生产力提升得很快1976至1980年,全国机械加工提效18% 。一些数据存在出入 ,比如媒体报的是三倍,有专家说只有两倍。可无论如何,他把钻头做成了全国都能买到的设备 ,这个是事实。


现在很多机械厂还在用改良版的“倪志福钻头” ,有些新手都没意识到这些是老一代工匠留下的遗产 。技术升级了很多轮,但有些名字还会被提起。产业变了,人却还记得那种扎实劲头。前后矛盾也不是不能接受 ,谁规定非要统一说法?


有段时间,大家都说辛苦出身才能理解普通人 。有时也许不一定,领导干到头 ,慢慢变得高高在上也正常 。但倪志福总有点怪脾气,别人会议散场他就泡在工厂。工作不怕磨难,做人不愿跟风 ,有时太倔,也会给身边人制造点压力。这部分不好细说 。


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像倪志福这样的工人出身的人物不算多,他偏偏把技术和管理一头挑完了。你说他是技术员还是领导?其实都说得上。有时候他甚至会对自己搞发明的能力产生质疑 ,嫌自己胆子小,不敢乱试 。可真正到要做决策的时候,该顶上就顶上了。这样的反复 ,其实恰恰是他身上最不标准化的地方。


机械行业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老本事不能丢” ,虽然不是邯郸学步也不能不学 。他愿意求稳,这没什么不好。可历史前进的时候,最创新的往往都不是最谨慎的人。倪志福隐有骄傲 ,有时也显得谦恭 。他不那么像个政治家,但又必须像政治家一样指挥调度。


数据上1977到1985年,全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12。3% ,其中工装工具这一块进步的速率相当大 。多个省份的50多家机械厂采纳过他的“三尖七刃 ”方案,经济效益提升据说能达千万元级别 。这些业绩外面讲得不多,因为那时候“技术创新 ”不是宣传重点。


又得承认 ,他之后的仕途顺风顺水,并不代表每个技术员都能成为副国级。那几年政策试点非常灵活,各地调人用人都在摸索 。他能被看中 ,一半靠发明,一半靠人物风格吧?口碑和权威交织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难以复制的特殊模板。这模板带有几分粗糙 、也未必样样合格 ,讲真 ,比教材上的完美要生动得多!


他把责任心和工艺精神带进了城市管理,也带进了政策落实。到现在还有很多学机械的大学生知道他 。可普通百姓可能更关心年终奖金。不奇怪,这两回事。市井烟火 ,总得有人记得那些拧螺丝的人 。


每每回看倪志福的经历,会觉得这个人的身份挺难界定。他既像个技术控,又像个倔脾气的实干家。他出现在最需要创新的年代 ,也赶上了管理改革的顶峰 。他的人生经历,横跨工厂和政治,既严肃又带点烟火气。传奇什么的 ,不总是优雅的样子,反正他走过的路和留给行业的那些东西,算是有骨头有温度吧。


就这样——这个人 ,不算完美,却留了一段难以复制的脚印 。

本文来自作者[寻凝]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keji/202506-12548.html

(13)

文章推荐

  • 特朗普又出手了!最高1157%!军用稀土不要了?3周后中美再谈

    据环球时报报道,6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外媒提问,证实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已就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达成原则一致。可这边刚谈完,特朗普转头就放大招。美国媒体最近披露,特朗普政府又对六大类中国输美商品动了手,启动或加征反倾销、反补贴税。这些商品里有硬木和装饰胶合板、软木和装饰性胶合

    2025年06月21日
    12
  • 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引起世界关注

    说起圆明园,得从康熙爷开始。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出生,8岁登基,14岁亲政,干了61年,把清朝推向了盛世。他是个勤快皇帝,平三藩、收台湾、打沙俄,功绩一大堆。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他在西郊玉泉山给四儿子胤禛挑了块地,建了个园子,还亲手写了“圆明园”仨字。史料上说,“圆明”意思是“圆

    2025年06月26日
    10
  • 河北新增4例本土确诊、7例无症状(河北新增4例本土确诊,7例无症状是什么)

    昨日确诊病例多少例总数量: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84例。主要分布地区:吉林890例(长春市766例、吉林市112例等)。上海322例(浦东新区150例、长宁区31例等)。浙江14例、四川10例、黑龙江9例等省份也有不同数量的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总数量: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25年06月20日
    12
  • 下周一起,北京机动车尾号限行轮换

    下周一起,北京机动车尾号限行轮换!自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9月28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分别为:5和0、1和6、2和7、3和8、4和9(机动车车牌尾号为英文字母的按0号管理)来源:北京交通

    2025年06月24日
    10
  •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44例(31省区市新增确诊76例本土40例)

    福州多少例?〖壹〗、中新网福州11月5日电(郑江洛)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5日通报,11月4日0至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44例(福州市44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4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6例(福州市56例);解除隔离9例。〖贰〗、例。通过查询海峡都市报官方账号显示,2

    2025年06月25日
    12
  • “六月初一早看天,一年不用问神仙”,今日六月初一,有啥说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转眼间,农历六月初一到了。此时,天气变得炎热,雨水变得频繁,气压也大,给人以闷蒸之感。而且这个月份,往往包含着伏天,为此六月也被称为“伏月”,是一年里炎热的开始。#上头条聊热点##六月初一##记录我的2025#而在六月初一这天,民间还有“半年节”、“新麦节”的说法,

    2025年06月25日
    14
  • 伊朗战局恶化!澳大利亚,突然出兵!

    以色列的袭击已持续近一周,且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现在愈演愈烈,战况开始升级扩大。以色列对伊朗首都德黑兰进行了6天的大规模空袭最近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击动用了高超音速导弹,以色列也对伊朗核设施发动了又一轮空袭,双方伤亡惨重根据统计,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已造成至少639人死亡,1300人受伤。伊朗对以色

    2025年06月21日
    10
  • 【郑州二院疫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疫情】

    2022郑州疫情的起因和源头〖壹〗、年郑州疫情的起因和源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境外输入:一些从境外归来的人员可能未接受足够的检测或隔离措施,携带病毒进入郑州,从而引发了疫情的扩散。人员流动:郑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强,这为疫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人员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2025年06月24日
    15
  • 公安终于出手!无锡野鸳鸯事件真相全网曝光,涉事者下场大快人心

    文|YY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不管是明星还是网红都希望通过流量变现。然而在变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个博眼球的事件。就在最近倍受议论的无锡马拉松野鸳鸯事件终于有了结果。而这个结果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同时也揭露了目前所面对的一些问题。究竟野鸳

    2025年06月24日
    13
  • 特朗普叫停谈判,不到24小时,加拿大对华发起制裁,中方反将一军

    特朗普叫停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后,不到24小时,加拿大突然对华发起制裁,对此,中方反将一军。那么,加拿大为何会将矛头转向中国?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当地时间6月27日,特朗普突然叫停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按照美国的说法,加拿大对科技巨头收税,是赤裸裸地“效仿欧盟”,是在对美国企业下手。于是,特朗普不仅直

    2025年06月29日
    8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寻凝
    寻凝 2025年06月25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寻凝”!

  • 寻凝
    寻凝 2025年06月25日

    希望本篇文章《他担任过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1976年立下大功,官至副国级》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寻凝
    寻凝 2025年06月25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寻凝
    寻凝 2025年06月25日

    本文概览:1975年9月,邓小平说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以后全国传开了。那天中科院在北京做汇报。现场气氛其实有点压抑,说到底大家都觉得科技是重要,但之前没人讲得那么明白?新中国刚...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