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园林
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来往荷香里,竹中惟一凉。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 、上海古猗园参与协办的“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于2025年6月1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主题展厅隆重开幕 。该展览精心设置“园理·哲思之源”“园法·造园之艺”“园境·笔墨之达 ”“园情·文脉之融”四大单元 ,通过丰富展品(包括孟兆祯院士为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所书墨宝等),系统梳理了陈从周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园林学开创者与奠基人的卓越成就。
古猗园此次参展的三幅作品均为书法作品,系陈从周先生20世纪80年代来园题写 ,分别是“绘月”匾额(复制件)、“翠霭楼 ”镜框(复制件)和“池馆清幽多逸趣,梅花冷处得香遍”对联。值得一提的是,“池馆清幽多逸趣 ,梅花冷处得香遍”这幅对联是陈先生为古猗园梅花厅创作并书写的 。早已制成楹联悬挂于梅花厅外的抱柱上,与厅后的暗香园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
上海古猗园园藏作品展示
园内实景·20世纪80年代
陈从周先生为梅花厅创作并书写的楹联
“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上海古猗园园藏作品展示
园内实景·20世纪80年代
陈从周先生为绘月廊写的“绘月”二字
陈从周先生以园为家 ,为园而生,他将造园与绘画、书法 、昆曲、文史相结合,一生致力于园林艺术的研究与传播,用独特的审美视角与跨界的艺术实践为我们解读传统园林的人文之美。陈从周先生生前曾多次来古猗园 ,指导古猗园的建筑修缮和文化建设 。“几多泉石能忘我,何处园林不忆君。”古猗园也希望通过参与“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展览的形式,纪念、缅怀陈先生 ,更是致敬与传承中国园林艺术之一代宗师身上的“知行合一”的治学精神和融汇科学与人文 、理论与实践的大家风范。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与陈从周先生精神世界相遇的契机 。观众可徜徉于展厅,心慕中国园林之美 ,探寻先生思想闪烁迸发的智慧之光,深刻感悟其学术思想之境。展览引领人们在领略园林山水之美的同时,更能洞见民族文化的诗意之魂。
展览开幕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主任
杨秀娟 致辞
本次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 ,是馆校合作的又一成果,也是“园林名家”系列的再次呈现。特别感谢上海和扬州的多方力量促成本次合作,社会各界贤达慷慨提供宝贵的学术指导、书画信札 、老照片等逾两百件珍贵展品 ,以无私情怀共同铸就展览丰碑 。大家的鼎力支持,是对陈先生最好的致敬。
陈从周先生是著作等身的园林泰斗,尤以《说园》蜚声海内外。展览力求全方位展现其文人情怀与精深造诣,通过其书画、著作及往来信函 ,还原其赤诚之心、跨界融合的学术视野,以及“做学问先做人 ”等深刻理念 。同时,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名家”项目已系统收集五万余份珍贵资料 ,梳理行业脉络,守护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李如生 致辞
陈从周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园林泰斗 ,一生致力于中国园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他以深厚学养和独到见解,融汇书画 、诗文、戏曲于造园,将中国园林推向广阔的文化视野 。先生“园林之妙 ,贵在自然,重在人品”、“造园须因地制宜 ”等箴言,至今闪耀智慧光芒。其代表作《说园》影响深远 ,推动了中国园林现代化与世界认知,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重要平台,珍藏了众多名家及社会各界捐赠的珍贵文献与实物遗存 。“园林名家”系列展览有效传播了园林文化与科学精神。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明瑰宝 、国家名片,是活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要以陈从周先生等前辈为榜样 ,不忘守护初心,坚守园林理想,弘扬探索精神 。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
曹静 致辞
很荣幸能以创新融合的园林艺术与昆曲表演 ,成就中国高校首次赴美系统性展示东方造园艺术的里程碑,并启动了“行走江南园林”数字IP,展现中国高校与同济在新时代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活力。
首次到访中国园林博物馆 ,我深感震撼。作为国内首座园林主题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在青少年培育 、科技赋能与跨界融合上的实践,形成了从保护到创新的闭环 ,为园林活态传承树立典范。作为上海18所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育人联盟 ”牵头单位,期待与园博馆深化共建,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与文化传播矩阵 ,赓续陈从周等前辈的学术薪火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
风景园林学教授 郑曦 致辞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园林学界的瑰宝,一位知行合一的巨匠。他凭借深厚学养和艺术洞察,构建了独树一帜的园林理论体系;作为“造园中的名诗人”,更躬身主持了豫园等重要修复工程 ,令古园重焕生机。其代表作《说园》以典雅文笔阐述精髓,叶圣陶先生曾赞誉其融哲理与美学于一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主持设计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这是中国古典园林首次系统走向西方的里程碑 ,他当时与国际学者方闻的交流切磋,更促进了深入的国际学术对话。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园博馆的合作源远流长。我院持续将园博馆作为重要课堂,作为园林青年发展联盟成员 ,我们期待未来与园博馆及各高校深化协作 。
陈从周学生、画家
石迅生 致辞
作为陈从周先生为数不多的清华学子之一,我深感荣幸。特别感念郑孝燮先生的引荐之恩,使我得以拜入先生门下。1975年 ,先生亲携我赴蒙古拜谒心仪已久的孙筱祥先生,由此开启追随恩师二十载的治学生涯 。先生不仅授我画艺,更教会我立身之本——初见时 ,他便在习作上题写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诗句,教导我保持赤子之心,潜心治学而不为世俗名利所困。
先生一生恪守“厚德致和”之道。即便在物质匮乏年代,仍坚持为亲友甚至慕名求字者挥毫相赠 。这份待人以诚的品格 ,与其艺术成就同辉。由衷感谢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倾力筹办此展,通过200余件展品多维展现先生的书画造诣、学术思想与人格魅力。展览不仅是对园林泰斗的致敬,更为我们开启理解陈从周先生精神世界的珍贵窗口。
陈从周之女 陈馨
线上视频致辞
衷心感谢中国园林博物馆让我以这种方式追忆父亲 。北京承载着他诸多学术足迹:1953年 ,父亲作为中国营造学社最后成员,师从朱启钤先生,与梁思成 、刘敦桢等前辈共同奠基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事业。1959年他驻留香山饭店编纂《中国建筑史》 ,期间多次深入恭王府考察。1978年与俞平伯先生踏访疑似大观园旧址,探寻文学与园林的共鸣;1980年在圆明园学术会议上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经典论断 ,其《小隐名园几日闲》一文正是对颐和园治镜阁与万寿山的诗意写照 。
父亲一生重情厚谊。1922年母亲蒋定离世后,他与张大千、谢稚柳等文化大家结为至交,在北京留下大量珍贵墨迹 ,被誉为“建筑界才子”。日常中他待人至诚,凡有人求字画,皆欣然应允,行囊中常备着写满求字者姓名的纸条和闲章 。
得知园博馆筹办父亲学术思想展时 ,我深受感动。展览以多维视角呈现父亲守护传统、博学多才的大家风范,让世界见证中国园林的永恒魅力。
展览特色
园林化展厅
动静相宜与“可游可居”
展览突破传统学术展的静态叙事框架,以沉浸式设计为核心亮点:展厅空间巧妙化用月洞门 、花窗等经典园林元素 ,营造“步移景异 ”的动态观展流线,并结合“对景”“漏景”手法与互动装置,生动诠释陈从周先生倡导的园林“动观 ”美学 。
流线设计中融入“对景”、“漏景”等造园手法 ,结合互动体验,生动诠释了陈从周先生强调的“动观 ”意趣;而精心布置的丛植小品、框景节点,则提供了可供静思品味的“静观”空间。这种将陈从周先生园林理念融入展览环境的独创设计 ,是高校园林专业深度合作的智慧结晶,让无形的学术思想变得可观、可感 、可游,成为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亮丽名片。
《说园》辉映
中国园林美学的世界表达
展览系统梳理了陈从周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园林学开创者与奠基人的卓越成就 ,其核心学术贡献尤以《说园》系列著作为代表 。
陈从周先生学养宏富,精通诗、书、画 、曲,他深刻洞悉“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的真谛 ,将深厚的综合艺术修养熔铸于造园实践与理论构建中。
《说园》以诗意的语言,精辟阐释了中国园林的美学精髓,其影响早已超越国界 ,被译为多种文字远播海外,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园林艺术与文化哲学的经典之作。展览通过图文、珍贵书稿等,重点呈现了这部不朽之作的深远价值及其对学界探究园林美学本质的持续推动。
名流雅集
跨界大师的文脉滋养
展览通过陈从周与二十世纪文化名流的多维学术对话 ,揭示其思想形成的深层机制 。作为张大千入室弟子,他承袭文人画精髓;在陈植指导下考辨古建形制;与梁思成共同踏勘遗构;更向俞振飞研习昆曲程式——这种跨艺术门类求索的精神,凝结为31幅书画珍品及与张大千、王蘧常等数十位大师的未刊信札。
陈从周先生以其赤诚之心 ,“不耻下问 ”,从文学 、戏曲、音乐、绘画 、诗词、乐理等广阔领域汲取丰沛营养,独创性地实践“以画造园”、“以书造园” 、“以曲造园 ”、“以史造园” ,将多门类艺术精髓反哺于园林理论与创作,终成一代融会贯通之宗师。其晚年仍不忘师恩,在陈植先生九旬寿辰时,年逾古稀的他行叩头之礼 ,那份“饮水思源”的赤子之情,感人至深 。
赤诚人生
师者风范与人文温度
展览不止聚焦学术,更以细腻笔触刻画了陈从周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赤诚情怀。作为老师 ,他对学生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深厚的师生情谊跃然于展出的学生珍藏的生活便签、研墨小墨头等日常物件,以及60年代带领学生测绘嘉定秋霞圃的珍贵手稿上。
作为家人,他情深义重 ,夫人1986年离世后,其深情的怀念文字令人动容,独自坚守近十余载直至2000年辞世 。这份对师长的敬重、对后学的提携 、对家人的挚爱 ,展现了一位大学者真挚淳厚的人文底色与精神境界。
时代坐标
知行合一的精神传承
展览精心设置“园理·哲思之源 ”、“园法·造园之艺”、“园境·笔墨之达” 、“园情·文脉之融 ”四大单元,通过丰富展品(包括孟兆祯院士为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所书墨宝等),全面呈现其学术思想体系。
这也是古猗园园藏藏品首次外借,相信此次展览必将激励新一代园林人秉承传统智慧 ,提升文化自觉与专业高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推动中国园林艺术与科学的永续发展,并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文化、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充分彰显园林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与文化自信 。
展期:2025年6月18日起
结束日期待定,敬请持续关注
惟有园林,与您有约
文字 | 文保科(基建科)
中国园林博物馆 美术馆头条
摄影 | 中国园林博物馆 美术馆头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古猗园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古猗园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来自作者[奈窅恒]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keji/202506-107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奈窅恒”!
希望本篇文章《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来往荷香里,竹中惟一凉。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古猗园参与协办的“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于2025年6月1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