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

当地时间11月13日,德国财长克林拜尔一句“我们不想要中国垃圾”,把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送到欧洲市场的低价商品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话说得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出口商品。但与此同时,他...

当地时间11月13日,德国财长克林拜尔一句“我们不想要中国垃圾” ,把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送到欧洲市场的低价商品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话说得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出口商品 。但与此同时,他又将于11月17日访问中国。

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 ,不仅暴露出德国政府内部应对外部经济压力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欧洲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下的现实焦虑。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欧洲盯上中国包裹,到底图什么?

近年来,中国电商平台在欧洲市场迅速扩张 ,靠的就是“便宜” 。

不论是衣服、日用品,还是小家电,只要物美价廉 ,就能吸引欧洲消费者下单。平台卖家通过跨境物流 ,把这些商品一件一件地发往欧洲,绕过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直接送到用户家门口。

欧洲买家图的是便宜方便 ,中国卖家赚的是规模效应,但与此同时欧洲本地的零售商开始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了,商品卖不过中国 ,成本压不过中国,连库存周转都比不过中国 。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特别是在法国和德国,本土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开始要求政府出面干预。

于是 ,欧盟内部的一个老政策被重新摆上台面,那就是之前150欧元以下的个人包裹免征关税。

这个政策原本是为了简化小额交易程序,减轻海关负担 。但现在 ,欧洲各国政客认为 ,这个“免税门槛 ”方便了中国商品的进入。

他们认为,中国商家正是这样把商品铺满了整个欧洲市场,让本地企业无力招架。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	,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

于是,批评声不断升高 。当地时间11月13日 ,欧盟成员国的财政部长们召开会议,同意尽快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约合人民币1225.1元)的进口包裹征税 。

德国财长甚至还称“不想要中国的垃圾”,但问题是 ,政策一旦落地,欧洲消费者也得为此买单。

一边拒绝商品,一边拉金融:德国的双重算盘

克林拜尔刚刚说完 ,他将要访华的消息就释放了出来,而此行的重点在金融领域。

这样的安排让人不禁疑惑,德国到底是想合作 ,还是想对抗?一方面在公共场合贬低中国商品 ,另一方面又跑到中国寻求金融合作 。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

德国经济这几年并不好过 ,制造业增长乏力,内需疲软,企业信心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 ,德国政府需要对外寻找新的增长点,而中国市场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向。

特别是金融服务这种“高附加值”行业,德国希望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扩大在华业务范围 。

这就是德国政策里最明显的分裂,高端产业希望中国开放市场,低端产业却希望把中国挡在门外。说到底 ,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开放,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这种做法实则是一种不稳定的策略 ,因为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互利的,市场是相互连接的 。

一边高调喊话封锁低价商品,一边又低姿态寻求金融合作 ,德国这种“双轨态度 ”也会损害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

更关键的是,欧洲这种“金融可以来,商品别进来”的逻辑 ,很难撑起一个完整的对华经济战略。

合作不可能是单向的,市场也不会只为一方开放 。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贸易政策变脸,谁真正在买单?

欧盟正在酝酿的变动是明确的,取消现行的150欧元免税额度 ,设立更完整的征税机制。

这一政策一旦实施,中国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必然上升,产品价格失去优势 ,销售下降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电商是否承受得起 ,而在于谁最终为这场政策调整埋单 。欧洲消费者原本享受的是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一旦政策变动,商品涨价 ,他们的选择空间将被压缩 。

对消费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更重要的是,欧洲本土企业是否真的能从这种政策中获利,也存在疑问。欧洲制造业早已经历多轮产业转移 ,很多低成本商品根本无法依靠本地生产来替代 。

即使电商平台被限制,本地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也未必能匹配市场需求。

也就是说,一旦免税政策取消 ,市场上可能出现的不是“本地商品回归”,而是“商品变贵 、选择变少 ”。而这,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对消费者不利的政策后果 。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	,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中国方面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希望欧盟公平对待中国产品,维护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

欧洲的真实焦虑:不是中国商品 ,而是自身困境

德国和法国政客频频在关税政策上发声,其实反映的,是欧洲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难题。

过去几十年 ,欧洲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失去了部分制造能力 。如今面对海外商品的冲击,欧洲不再有足够的产业基础来快速应对。

这种“空心化”的现实 ,是欧洲目前最难解的问题,靠提高关税无法真正解决内部的竞争力问题。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而如果政策过于激进,不仅可能引发国际摩擦,还会在内部引发通胀和消费冷却 。

在这种情况下 ,欧洲政客选择把问题归咎于外部 ,把政策重点放在防守而非改革,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在中长期拖累整个经济体系的活力。

虽然面临美欧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但中国依然在推进出口结构升级和市场多元化。中国商品不只是价格优惠 ,质量、设计 、服务等方面也在持续提升 。而这些变化,欧洲市场迟早也会感受到 。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未来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效率、品牌、服务和市场适应能力上。如果欧洲继续以封闭思维应对开放市场,只会让自己在全球化链条中越来越被动。

政策的矛盾 ,终将回到现实中检验

克林拜尔的话听起来语气强硬,但背后并没有强有力的经济逻辑支撑 。

欧洲想要摆脱对外依赖,却又无法真正做到自给自足。想要保护本地市场 ,却不愿面对市场机制的公平竞争。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

这场围绕150欧元免税政策的博弈 ,其实是一场关于全球化的现实考验 。欧洲能否在保护本地利益的同时维持市场开放 ,将决定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

贸易不是谁说了算,而是市场决定的结果。一旦规则倾斜,受影响的从来不只是出口商 ,还有每一个站在市场终端的普通消费者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务实远比情绪更重要。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	,我们不想要

欧洲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挡住中国商品,而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信息:

好大的口气!德国财长支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我们不要中国垃圾——观察者网2025-11-14 09:37

本文来自作者[冰薇]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sfx/202511-58094.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冰薇
    冰薇 2025年11月15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冰薇”!

  • 冰薇
    冰薇 2025年11月15日

    希望本篇文章《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能对你有所帮助!

  • 冰薇
    冰薇 2025年11月15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冰薇
    冰薇 2025年11月15日

    本文概览:当地时间11月13日,德国财长克林拜尔一句“我们不想要中国垃圾”,把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送到欧洲市场的低价商品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话说得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出口商品。但与此同时,他...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