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遗址自1927年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27个化石地点,但是发掘至今对于这些化石地点没有系统地进行地点数据测量 ,很多地点都在开矿采石过程中荡然无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遗址,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 ,组成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7个化石地点调查工作小组,于2004年3月11日至15日对各化石地点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查 。
调查分五条线路:
第一条线路:遗址核心区内的化石地点,第1 、2、26(山顶洞)、顶盖堆积 、3、12、4 、15、5地点 ,共计9个地点;
第二条线路:第14、20 、9、19、13、7 、6(鸡骨山)、23地点,共计8个地点;
第三条线路:第8、21 、22、东坡溶洞、10 、11地点,共计6个地点;
第四条线路:16、17、18地点 ,共计3个地点;
第五条线路:第27地点(田园洞)。
此次调查除了第16 、17、24、25这四个地点没有确认之外,调查小组对其他每个化石地点进行了确认,并拍照摄像留下资料,同时将对各化石地点进行经纬度及海拔高度测绘 ,绘制1∶200地形图,并建立石制说明牌,永久保留。
此调查报告按时间顺序逐一介绍各化石地点情况与现状 。
调查人员:黄万波 、宋冬勇、葛大鹏、李俨、武灵玉及测绘所工作人员。
调查组组长:杨海峰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1日上午9∶00点
★周口店第1地点(猿人洞)
第1地点也称猿人洞 ,原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猿人洞东西长140米,南北最宽40米,西部最窄为2米 ,高度40米 。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 41分,东经115度51分。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了二十至四十万年 ,北京猿人的遗骨 、遗物、足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内一层又一层充填起来,形成巨厚的堆积层(共分13层)。在发掘前 ,该洞穴就已坍塌,成为堆积物上部的大角砾和岩块 。
周口店遗址1921年和1923年进行试掘,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1937年“七七事变 ”后中断 ,解放后恢复工作。几十年来,主要发掘了堆积的中段(约2.7万立方米),从中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大约40个猿人个体)、上万件石器 、数层灰烬和98种哺乳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世界上同时代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之一。
我们这次考察的是猿人洞西边剖面 ,在西边剖面的第13层清理洞底树枝杂草过程中在相当于13层的底部位置发现了葛氏斑鹿的左侧上颌骨,而且发现了一颗鹿牙,以及一段肢骨 ,可能是鹿的肢骨 。根据考察的结果足以证明周口店第一地点还蕴藏有丰富的文化遗物。
★第2地点
周口店第2地点是安特生 、葛兰阶和师丹斯基于1921年发现的,也是周口店龙骨山最早发现的两个地点之一。周口店第二地点距离第一地点大约 700米,高度大约3米 ,宽度大约六七米,为斜倚龙骨山山体的斜坡,地层为棕红色黏土层 ,原是一片烧石灰的山,杨钟健先生最先作了研究,编为了周口店第2 地点 。出土的动物化石有中国鬣狗、肿骨鹿、犀牛 、野猪、鼠类等。时代是中更新世。根据黄万波研究员描述这个地点是因当时挖石灰时把石头挖走后,留下了这些堆积物 ,堆积的上方是钙制胶结黏土结核 。由于沉积物胶结坚硬,化石保存不好,非常破碎 ,但石化程度非常高。调查过程中在该地点发现了一段鹿的股骨远端,还有一颗鼠类的牙齿化石。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1日下午14∶00点
★第26地点(山顶洞)
周口店第26地点即山顶洞,这个地点是1930年核查北京人遗址的边界时 ,在它的南面发现的 。在1933年~1934年进行了发掘,共挖出堆积物900立方米,发现包括3个头骨在内的代表至少8个山顶洞人个体的化石材料 ,还有47种哺乳动物化石;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有碳硝、石器 、骨器(包括骨针)和穿孔石子、兽牙、贝壳等做成装饰品;在人骨化石周围还发现有赤铁矿粉末,是山顶洞人对死者实行埋葬的有力证据。
这个遗址分为4个部分:洞口、上室 、下室、下窨。前三部分都发现过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下窨只发现过动物化石,而且还多是相当完整的骨架 ,估计这些动物当时是失足掉下这个天然的陷阱,死在里面后变成的化石 。
山顶洞地层为灰黄色沙质黏土,洞内是灰色地层。这次考察没有发现化石。
顶盖堆积:顶盖堆积位于周口店第一地点西南约300米,分布在第一地点南的龙骨山山顶上 ,海拔170米。地层为棕黄色黏土,1937 年~1938年发掘,在此出土有鼢鼠、竹鼠和裴氏灵猫等动物化石 。时代为早上新世。在这次勘查过程中 ,在顶盖堆积下部塌落的岩石中发现了动物化石。
★第3地点
周口店第3地点位于周口店第1地点西南大约400米,该地点于1927年由步林和李捷发现 。发现时,整个裂隙被砂土和角砾所填 ,内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化石。1933年对该地点进行系统发掘,南北向裂隙,长约8米 ,宽不足4米。地层可分四层:第一层主要是土状堆积,偶尔可见石灰岩角砾,沉积物胶结坚硬颜色较淡;第二层由红土和石灰岩角砾组成 ,成松散状态;第三 、四层沉积物较粗,第四层含石灰岩角砾较多,出土的动物化石较丰富 。第三地点曾出土的动物化石有鼢鼠、豪猪、貉 、獾、虎、熊及鹿等56种哺乳动物,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此次考察在该地点没有发现化石。
★第12地点
周口店第12地点位于周口店第1地点西南大约310米左右 ,属于灰岩裂隙,堆积地层上部是坚硬的深红色土,下部是粗沙及砾石 。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虎 、原鼢鼠、德氏爪兽、犀牛 、维氏狒狒等20多种 ,地层为棕红色黏土层,这次考察没有发现化石。
★第15地点
周口店第15地点位于周口店第1地点西南约250米左右,第15地点上下为灰渣 ,中间为灰黄色黏土,此次调查是在岩壁的下方,在以往发掘的探访凸起处灰黄色堆积中发现了三块脉石英石片 ,其中一件疑似为石器。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2日上午9∶10
★第14地点
第14地点又称鱼化石地点 。位于第1地点西南约1.5公里的一个山梁上(北纬39°40′44.99539″东经115°55′ 23.33661″)。当地人称这段山坡为“鱼岭”,因这里发现了很多鱼化石而得名。它原是一个澡盆状的石灰岩洞穴。长21米、深10多米 。高出周口店河床大约65米。鱼化石埋葬在早上新世时沉积的黄色成层的细沙岩中。1933年发现,1933年、1951年和1953年进行发掘,共发现鱼化石2000多条 ,都是淡水鱼,包括3种鲃鱼和1种刺鲃 。
现在还保存有原生堆积,为东西向,高约8米 ,长约15米,宽约三四米。地质时代为上新世,距今约500万年 ,地质地层为灰色砂岩,为河床沉积物,发现大量鱼类化石。
第14地点原是一个洞穴 ,并有洞口,当周口店河河水上涨时河水灌入洞穴,并把鱼带到洞中 ,水位下降后,洞内的鱼因为缺水干死在洞中,形成化石 。这样的情状不是一次 ,经过多次反复沉积后,形成后来发现的大量鱼类化石。这里只有鱼类化石,没有其他化石发现。
★第20地点
第20地点位于第14地点东北约10米处(北纬39°40′46.26646″东经115°55′25.08393″),高出第14地点约 15米 ,原是一个管道状的漏水洞,地表水下冲,带进来许多动物骨头 ,一层层沉积起来,如今这里经过多年的开采仅留下极少的一些原生堆积,但还能较清楚地看出水流从上冲下来的痕迹落差约20多米 。地质地层为棕红色砂质黏土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第9地点
第9地点位于第14地点东北约30米(北纬39°40′47.67524″东经115°55′28.85284″),低于第14地点约5米,高出坝儿河河床大约55米。还保留有部分原生堆积 。地质地层为棕红色砂质黏土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出土化石有中国鬣狗、虎 、披毛犀、三门马等。
★第19地点
第19地点位于第9地点西北5~7米处(北纬39°40′49.15458″东经115°55′27.07310″),1951年开采石灰岩中发现,由贾兰坡等进行清理和发掘。原为裂隙堆积 ,哺乳动物化石有犀牛、披毛犀 、三门马、马和肿骨大角鹿等 。经过多年的开采,现已不存在。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第13地点
第13地点位于第14地点以东约50米(北纬39°40′47.61012″东经115°55′33.13703″),现已不存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 。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2日下午14∶00分
★第7地点:
第7地点是裴文中先生于1929年发现的。位于第13地点北侧 ,约3米处,在第4地点正南约1000米,这个地点代表无洞顶的露天类型 ,沉积物主要是红土和砂质土,呈深红色,不胶结。由于风化 ,现已不存在(北纬39°40′48.07163″东经115°55′34.06122″),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鬣狗、犀牛 、李氏野猪、北京斑鹿、肿骨鹿等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第6地点(鸡骨山)
第6地点当地人称为鸡骨山,因常出土小动物化石当地人误认为是鸡骨而得名。它位于第14地点以南200米(北纬39°40′ 35.44621″东经115°55′33.94174″) 。石灰岩裂隙 ,堆积地层为棕色沙质黏土夹角砾。1903年前,采石工人在红色沙质黏土里挖掘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在调查鸡骨山时 ,我们遇到一位正在植树的老乡,名叫王栋,今年64岁,据他介绍这里已不再叫鸡骨山了 ,而被当地人称为“南坡”,原先之所以叫“鸡骨山 ”是因为很早以前这在里烧石灰,并用这里的黄泥填抹石灰窑的缝隙,在填抹缝隙时在黄泥中发现许多小骨头 ,很像鸡骨头,因此当地老百姓就把这里称为鸡骨山,1958年以后被填平 ,就不再称鸡骨山了。
根据黄万波先生讲,1921年安特生来鸡骨山看望在这里发掘的师丹斯基,途中遇到老农指点来到龙骨山 ,并在龙骨山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 。可以说鸡骨山是开启龙骨山北京人遗址大门的钥匙。
第六地点鸡骨山经过多年的开采已不存在,地质地层为棕红色黏土。
★第23地点
第23地点位于第14地点以南500米处(北纬39°40′31.99092″东经115°55′26.97204″),也在鸡骨山上 ,为奥陶纪石灰岩裂隙堆积,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经不存在了,这次是根据图纸和铁路情况定位的。在此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虎 、棕熊、最后鬣狗、葛氏斑鹿 、鹿、梅氏犀、马等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3日上午8∶30
★第21地点
第21地点位于第1地点东北方向的太平山西南脚下,距第1地点约600米 ,高出周口店河床20余米。属石灰岩裂隙,堆积地层为角砾岩,中夹红色黏土 。哺乳动物化石有最后鬣狗、熊 、葛氏斑鹿、大角鹿、鹿 、羚羊等。(北纬39°41′24.41337″东经115°56′07.89964″)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第22地点
第22地点位于第1地点东北方向的太平山西南脚下,距第21地点约30米处(北纬39°41′24.91989″东经115°56′ 09.50049″),属石灰岩裂隙 。哺乳动物化石有棕熊、最后鬣狗、鹿 、葛氏斑鹿、大角鹿、梅氏犀 、马等。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第8地点、24地点
(北纬39°41′25.31484″东经115°56′10.40115″)第8地点堆积物为棕黄色砂质黏土 ,现保存已不多,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第24地点属石灰岩裂隙,堆积地层为黏土夹角砾。哺乳动物化石有最后鬣狗、貉 、棕熊、葛氏斑鹿、犀牛、马等。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此地点现已不存在。
★第27地点(田园洞)
第27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西南9公里处(北纬39°39′31″东经115°52′19″) ,属石灰岩溶洞,洞体高约2米,深约5米 ,洞口面向正北,高出现在河床150米,洞中沉积物为灰白色粉沙,其中夹有小块砾石 ,磨圆度不好,在主洞左侧有2条垂直裂隙,主洞右侧有水流冲刷形成的凹坑 ,凹坑顶部和底部有钟乳石和石笋,距田园洞口东北方约30米处,有水流冲刷的凹坑。
2003年正式发掘。从踏勘到发掘采集到大批动物化石 。最为珍贵的是发现智人化石 ,材料包括:下颌骨 、锁骨、肱骨、桡骨 、脊椎骨、股骨、腓骨 、跟骨、趾骨等。与智人同一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豪猪、猕猴 、果子狸、狼、猪獾 、黑熊、野猪、原麝、斑鹿 、苏门羚羊、羚羊、牛等26种。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晚期,铀系法测年为2.5万年,与山顶洞人的年代相当 。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3日13∶45
★第4地点
周口店第4地点位于周口店第1地点西约300米 ,这次考察在第4地点西北入口进新洞,洞内有坍塌的大块角砾,但没有发现化石。第4地点洞顶上的钟乳石已被破坏 ,但下面的石笋依然保存,洞底有钙板堆积,估计仍有化石埋藏。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4日8∶45分
★第18地点周围(18 、16、17)
第18地点位于门头沟区灰峪村北约800米处,我们一行人驱车行程70多公里 ,几经探问,最终到达门头沟区灰峪 。在灰峪村委会中遇到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乡,向其询问当年出土龙骨的地方在何处 ,他们和刚进来的一位老乡都说在村的北边,并且刚进来的老乡能说出龙骨是粘舌头的骨头,使我们非常兴奋 ,当我们到达所说的地点时,已很难辨认。当年的18地点已经被石灰厂采石所破坏,只找到了遗留下来的18地点的部分痕迹 ,从现场遗留物分析属角砾层。
第16、17位于18地点西侧的军庄(军河)附近,属石灰岩裂隙,堆积地层为角砾岩 ,由于化石较少,前人未在文献中作过详细报道,故此行对第 16 、17地点无从考证 。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4日15∶15
★第11地点
根据裴老的描述和这次调查中黄万波研究员根据原来留存的地形图的对照,确定周口店第11地点位于距离周口店第1地点西北大约1000米左右(北纬39°41′16.02079″东经115°55′06.18160″) ,地层为红色黏土层,没有发现化石。
★第10地点
根据裴老的描述和这次调查中黄万波研究员根据原来留存的地形图的对照,确定周口店第10地点位于距离周口店第1地点西南大约1000米左右(北纬39°41′12.16841″东经115°55′08.08977″) ,地层为红色黏土,在该地点发现了啮齿类动物,如鼠类的化石 ,很有发掘研究价值。
调查时间:2004年3月15日8∶50
★第5地点
在周口店火车站以南,距离北京猿人洞大约800米 。动物化石有鼠类等,时代是中更新世。此次按照图纸距离 ,第5地点与第3地点和第12地点成三角形,离得很近,根据黄万波先生讲第5地点是一个似柱子形的堆积物 ,与顶盖堆积相对应,现由于开山采石已不存在。
★第25地点
第25地点在天仙背,距离周口店50公里,属石灰岩洞穴 ,堆积地层为松散沙质土。动物化石有豹、羊等 。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由于路途遥远未到。但据黄万波教授讲此地点仍然存在 。
调查工作小结:
1. 通过此次调查,目前有第1、2 、3、4、9 、10、11、12、14 、15、20、25 、26、27共14个地点保存了下来;
2. 地理位置不清的有第16、17 、24三个地点;
3. 遗址核心区外有发掘价值的地点有10、14两个地点。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 ,但是对27个化石地点进行全面调查的人寥寥无几,而且有许多进行考察的老科学家已不在世,随着时间的推移 ,岁月的流逝,如果再不对27个化石地点进行调查,测绘出各化石地点的海拔、经纬度及测绘图 ,留下宝贵准确的数据,将会有更多的地点消失,这次调查应该说是极其必要的 ,同时也为以后的遗址保护 、科学研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本文来自作者[语梅]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sfx/202511-548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语梅”!
希望本篇文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7个化石地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北京人遗址自1927年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27个化石地点,但是发掘至今对于这些化石地点没有系统地进行地点数据测量,很多地点都在开矿采石过程中荡然无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