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满三周年。就在这个敏感时刻前不久,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双方同意"紧密合作"结束冲突。消息传出,全世界都在琢磨一个问题:这场打了110...

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满三周年 。

就在这个敏感时刻前不久 ,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 ,双方同意"紧密合作"结束冲突 。消息传出,全世界都在琢磨一个问题:这场打了1100多天的仗,到底谁赢了?

答案让人意外。

本以为能轻松拿下的美国 ,如今焦头烂额;本以为会被拖垮的俄罗斯,经济竟然逆势增长;本以为铁板一块的西方联盟,内部开始分崩离析。最让华盛顿难堪的是 ,三年前那个坚持"不选边站队"的中国,如今看起来选择最明智 。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美国的"完美计划"为何变成了烫手山芋?

说起来 ,美国当初的算盘打得挺精明。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华盛顿制定了一个看似完美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制裁和援助乌克兰拖垮俄罗斯;第二步 ,让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第三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中国。

但现实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

俄罗斯不但没被拖垮,2023年经济还增长了3.6%。根据俄罗斯统计局数据 ,这个增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不得不多次上调对俄经济增长的预测。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2024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2023年工业生产增长3.6%,加工制造业更是大幅增长7.5% 。能源出口虽然受到影响 ,但俄罗斯通过"影子船队"和开发亚洲市场,基本抵消了失去欧洲市场的损失。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更让西方意外的是 ,制裁反而推动了俄罗斯的进口替代进程。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从药品生产到农业机械,俄罗斯在各个领域都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

2024年 ,俄罗斯GDP实际增长了4.1%,远超预期。

反观欧洲,日子过得相当不好。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火车头 ,2023年第一季度GDP环比下滑0.3%,加上2022年第四季度的0.4%萎缩,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陷入技术性衰退 。

根据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报告 ,俄乌冲突直接引发的能源危机让欧洲付出了巨大代价 。

具体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欧洲电价在2022年8月以400欧元/兆瓦时达到历史新高,天然气价格上涨至320欧元/兆瓦时。

这种价格暴涨直接推高了欧盟的通胀率 ,2022年10月欧盟通胀率攀升至11.5% 。

德国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德国2023年全年GDP下降0.3%,是G7国家中唯一实现负增长的主要发达经济体。

2024年上半年 ,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电价约为每千瓦时0.25欧元,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不得不宣布削减在德国的投资,转而在海外能源价格更便宜的地区扩大投资。

这种种迹象都在表明 ,美国那套"老大说了算"的霸权逻辑,越来越不灵了。欧洲内部开始出现不同声音,对美国政策的质疑声逐渐增多 。

仗打了1000多天	,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多极化世界格局让"老大"坐不住了

让美国更加焦虑的,是多极化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而这是华盛顿最不愿意看到的。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 ,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已是事实。

报告认为 ,当今国际秩序正趋于多极化,这种多极化现象不只存在于国家间,也存在于各国内部 。这个判断来自西方自己的智库 ,说明连西方都无法否认多极化的现实。

更让华盛顿难堪的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承认现在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等于官方认定美国单极主导的时代结束了 。

但问题是,美国的整个体系都建立在霸权基础上 ,从军事部署到经济政策,从盟友关系到国际规则制定,都围绕着"美国说了算"这个核心 。


仗打了1000多天	,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现在要适应多极化,就像让一个习惯了当老板的人突然去当员工,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具体表现在哪里?各国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印度在制裁压力下仍向俄罗斯出口半导体产品 ,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展现更多自主性,连菲律宾这样的传统盟友都在寻求外交平衡 。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特朗普虽然宣称要快速解决冲突 ,但普京开出的条件让华盛顿左右为难:乌克兰永远不能加入北约 ,俄罗斯控制的领土必须得到承认。

这些条件对任何美国总统来说都很难接受,更别提特朗普身边还围着一圈对俄强硬派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很可能会被那些不愿接受普京条件的鹰派势力所制约。

美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很明显:如果继续支持乌克兰打下去 ,成本越来越高,欧洲盟友越来越不满;如果停下来谈判,又要接受难以接受的条件。这种两难处境 ,正是多极化时代单极霸权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 。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中国三年前的选择为何如此明智?

回过头看,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战略智慧。当西方逼着全世界选边站队时 ,中国坚持不站队,这个看似简单的"不"字,背后蕴含着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2025年2月24日冲突三周年当天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危机全面升级以来 ,中方一直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致力于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

中国外交部的这一表态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格局变化的深刻认识。

中国从冲突一开始就认识到 ,这不仅仅是一场地区冲突 ,更反映了世界秩序的深刻变化 。多极化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中国的具体做法更体现了这种战略智慧。

面对西方的制裁施压 ,中国拒绝加入对俄制裁,这不是因为偏向俄罗斯,而是基于对国际法和主权原则的坚持。结果怎么样?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自然转向中国 ,双方在这次危机中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 。

2024年,中国促成巴勒斯坦14个派别签署《北京宣言》,这一外交突破让联合国 、欧盟都刮目相看。为什么中国能做成西方做不到的事?因为中国始终坚持平等对话 ,不搞强买强卖,不搞胁迫外交。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十多年 ,背后的逻辑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套理念在实践中就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建设,一起受益。

与美国的霸权思维不同 ,中国提出的多极化理念不是零和博弈 ,而是合作共赢。

这套逻辑比美国的单边主义更符合时代潮流,也更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当美国还在纠结如何维持霸权时,中国已经在探索如何在多极化世界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事实证明 ,不选边站队就是最好的站队。

中国站的是和平之队 、发展之队、未来之队 。这个道理,现在连美国都不得不承认。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外交主张。

俄美关系虽然在"破冰",但推动对话的主要动力来自特朗普希望在政治上获得成绩 。

而中国与各方的关系都在稳步发展,既没有因为支持俄罗斯而得罪西方 ,也没有因为顾及西方而疏远俄罗斯,这种平衡外交的智慧正是多极化时代最需要的 。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

从这个角度看 ,俄乌冲突打了1000多天,最大的启示就是:时代变了,老一套不灵了。谁能更快适应多极化世界 ,谁就能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据主动。中国三年前的选择 ,确实选对了 。

这场持续至今的冲突,让全世界都看清了一个道理:单极霸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 ,中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而美国还在为失去的霸权地位而纠结。

未来属于那些能够适应多极化、推动合作共赢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仅选对了道路 ,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国际观察丨美与俄乌"通气" 俄乌冲突或现重大转机》,2025年2月13日
  2.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俄乌冲突以来的欧洲经济——表现 、原因、政策应对与前景》,2024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5年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4.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战时经济将走向何方》 ,2024年

本文来自作者[依玉]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sfx/202506-14891.html

(8)

文章推荐

  • 31省份再次0新增/31省区市0新增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69例在哪几个省份月15日0—24时,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的69例分布在以下省份:浙江省:56例,其中绍兴市48例、宁波市5例、杭州市3例。广东省:6例,均在东莞市。陕西省:4例,均在西安市。内蒙古自治区:2例,均在呼伦贝尔市。安徽省:1例,在宿州市。以上即为31省份新增本土确

    2025年06月13日
    28
  • 若不出意外,2025年下半年开始,大部分家庭可能面临“四大难题”

    眨眼2025年已过半,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让人们对未来愈发迷茫。有些中老年人不敢生病,有些年轻人对结婚生子望而却步,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就在大家都感觉压力重重之时,又来了一则警示,2025年下半年,中国大部分家庭或将面临“四大难题”。那到底是哪四大难题呢?对于普通大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一、A

    2025年06月25日
    12
  • 31省区市新增38例本土确诊/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

    浙江新增确诊病例38例,这些病例遍布在了哪儿?〖壹〗、首先我们要知道浙江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浙江的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在12月11日新增确诊病例38例,杭州市8例,宁波市8例,绍兴市22例,总共38例.由此可见,绍兴市的疫情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杭州市和宁波市的疫情也处于一个中风险地

    2025年06月26日
    10
  • 湖北唯一升为地级市的省直管市,曾为3国国都、后被周边2市管辖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非常频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县级市晋升为地级市,二是撤县设市。而进入九十年代,又迎来了撤地设市的大潮,原来的地区纷纷改设为地级市。除此之外,就是设立省直管县级市,在九十年代,湖北省共设立了4个省直管县级市,但是最终仅有随州成功升格为地级市,今天我们来看看

    2025年06月30日
    7
  • 美国确诊超4万例.美国确诊超4万例了吗?

    北京一本地确诊是一名4岁男童,儿童的感染率不是较低吗1、北京报告了一起本土确诊病例,患者是一名4岁男童。尽管儿童的感染率通常认为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会感染。2020年12月29日,北京的一名四岁男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其父亲曾访问过中风险地区并也被确诊。这表明儿童同样可能被感染,尽管他

    2025年06月12日
    26
  • 中国疫情最新消息今日新增/中国疫情最新消息今天分布

    中国要一直抗疫下去吗?何时放开疫情限制放开疫情限制的条件:中国不会一直限制国门,但放开疫情限制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疫情的实际状况。近来国内仍有不少本土确诊病例,且外国疫情依然严重,因此暂时未能放开疫情限制。对未来的展望: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因此不能轻视疫情的威胁。我国一直坚持动

    2025年06月16日
    12
  • 明日夏至,老人说最怕“夏至一日晴”,夏至天晴有啥预兆?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时间过得真快,6月21日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9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午”位,午属阳,因此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节气。夏至节气这天太阳运行到北行的极致,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在这天白昼时间最长、黑

    2025年06月20日
    10
  • 贵州遵义挖出黄金棺材,连棺钉都是黄金打造,墓主人竟是战神杨价

    2014年夏天,当地新蒲镇搞水利工程的时候,工人们无意中挖出了一座古墓。这可不是普通的墓,里头居然有个黄金棺材,连棺钉都是金子做的。更牛的是,考古专家后来确认,这墓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南宋战神杨价。这事一出,立马轰动了考古圈,也让不少人对这段历史好奇起来。一、古墓咋挖出来的?2014年7月,遵义市新蒲

    2025年06月25日
    13
  • 济宁还有疫情吗(2021年济宁有疫情吗)

    济宁市任城区最新疫情情况有增加吗1、没有增加。截止到2022年9月19日,根据济宁市发布的疫情最新消息,济宁市现已实现全面清零,没有疫情了。2、中风险地区:14天以内有新增加确诊的病例,总计新冠确诊病例不会超过五十例;总计确诊的病例超过50例,14天之内并未

    2025年04月25日
    155
  • 北京医保省钱指南|如何设定定点医院!

    北京总共有多少家医保定点医院呢?持北京医保卡在北京医保定点医院就诊还用选择本人定点医疗机构吗?✅北京目前总共有4091家医保定点医院。本市所有定点中医医院、定点专科医院、59家定点A类医院和社区医院为参保人员共同的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可按规定持卡(码)就医。其余医院需参保人选择作为本人定点医疗机构

    2025年06月23日
    11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依玉
    依玉 2025年06月3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依玉”!

  • 依玉
    依玉 2025年06月30日

    希望本篇文章《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依玉
    依玉 2025年06月3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依玉
    依玉 2025年06月30日

    本文概览: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满三周年。就在这个敏感时刻前不久,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双方同意"紧密合作"结束冲突。消息传出,全世界都在琢磨一个问题:这场打了110...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