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那地方一直没拆,哪怕周围都变成了写字楼和商场。说实话,刚开始谁都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院门斑驳,影壁后头是几棵老槐树,夏天...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 ,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地方一直没拆,哪怕周围都变成了写字楼和商场 。

说实话,刚开始谁都不太明白为什么。

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 ,院门斑驳,影壁后头是几棵老槐树,夏天蝉一叫就是一整天。

位置在天安门西边 ,寸土寸金的地界儿 。

可那座院子 ,就像被时间忘了似的,安安静静地在那儿待了好几十年。

有人说,是历史太重 ,不敢动。

也有人说,是身份太特殊,不能动 。

那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

这事儿还得从清朝说起 。

乾隆年间 ,皇帝的长孙绵德才三岁,就被封了贝子。

那会儿讲究宗法制度,爵位不能空着。

既然封了 ,就得有像样的宅子 。

于是,朝廷出钱,在石虎胡同给他盖了座府邸。

规制不低 ,三十二组房屋 ,足足一百四十八间。

不是王府那么大气,但也不是普通王孙的宅子能比的 。

正门一进去,有影壁 ,有甬道,有分院。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	,原来是位大人物

围墙长八十丈八尺,院墙八十丈七尺,连一尺都不肯放松。

那种精细 ,只有皇家的手笔才做得出来 。

不过绵德的日子其实并不长。

他的父亲永璜早早去世,绵德也没活得特别久。

宅子传到后人手里,叫着叫着变成了“毓公府” 。

到了清末 ,已经是绵德的玄孙爱新觉罗·毓厚居住。

这人没什么显赫政绩,但在家族里辈分不低。

辛亥革命之后,清廷没了 ,旗人们也都落了势 。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,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

毓厚还能在府里住一阵,是因为新政府还算照顾旧皇室后人 。

可这宅子 ,终归是留不住了。

1928年,府邸被划拨给了蒙藏学校。

那是一所为蒙古和藏族学生设立的专门学校 。

说起来,那会儿的北京正值北洋政府末期 ,各种文化 、民族、政治力量都在博弈。

政府想通过教育来稳定边疆关系,尤其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培养。

于是,这座原本属于皇家的宅子开始转型 ,成了民族教育的基地 。

改造的时候没大拆,格局还是那样。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	,原来是位大人物

只是院落里开始多了讲堂、学生宿舍 、教师办公室。1931年学校扩容,把毓公府和隔壁石虎胡同7号给打通了 。

那堵墙原来是厚实的青砖墙,象征着一个宅子的边界和权威。

一夜之间被拆了 ,两个院子从此成了一体。

7号院的来头也不小 。

明朝时是延凌会馆 ,供外地官员商人暂住。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娶了皇太极的女儿,朝廷就把这里改建成了驸马府。

后来吴应熊倒了霉 ,被连累失了身份,院子也跟着易了主 。

乾隆二十一年,这宅子被赏给了大学士裘曰修 。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	,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

裘曰修是个能人,工部尚书 ,治水有功。

可他在京里更出名的是办文会。

他的“好春轩 ”会客厅,常常灯火通明,文人雅士聚在一起 ,谈诗论政 。

那会儿的京城上层社会,讲究的是修养和风度。

裘曰修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留下不少手稿和笔记。

再往后 ,曹雪芹来过这儿 。

他那会儿在右翼宗学教书 ,学生里有敦敏、敦诚,两人是宗室子弟,跟曹交情特别深。

敦敏在诗里写过 ,“雪芹先生性情奇古,谈吐不凡”,多半就是在这儿结下的交情。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	,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

到了民国,院子又迎来了梁启超 。1918年 ,他为了纪念战友蔡锷,决定办一座图书馆,取名“松坡”。

那是蔡锷的字。

梁启超把自己从欧洲带回来的书全都捐出来 。

北洋政府也支持 ,拨了石虎胡同7号作为馆址。

他在馆里亲自整理文献,还邀请朋友来读书、讲学。

徐志摩 、张君劢都曾在这里出入 。

那会儿的北京,胡同里藏着不少文化力量 ,这地方算是其中之一 。

不过好景不长。1937年 ,抗战爆发,学校更名为国立北京蒙藏学校,教学活动继续 ,但大环境已大不如前。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

解放后 ,学校搬走,院子归地方管理 。

后来城市开始改造,商业气息越来越重。

到80年代 ,这两座宅子被改成了“民族大世界商场 ”。

影壁还在,垂花门也没拆 。

可屋里早就换了模样。

原来讲课的教室成了铺子,卖衣服的 、做批发的、还有开发票的。

正房厢房都不闲着 ,租金按月算 。

那几棵老槐树还在,只是没人再坐在树下念书了。

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	,原来是位大人物

参考资料:

杨进铨 ,《蒙藏学校石虎胡同校址及其历史沿革考辨──兼考右翼宗学、松坡图书馆遗址》,《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第28-34页。

李守奎,《清代贝子绵德与绵德府考》,《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6期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1994年。

敦敏,《懋斋诗钞》,清光绪年间刻本。

本文来自作者[耀火]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lan/202509-47192.html

(1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耀火
    耀火 2025年09月2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耀火”!

  • 耀火
    耀火 2025年09月29日

    希望本篇文章《天安门附近的钉子户,小小四合院无人敢动,原来是位大人物》能对你有所帮助!

  • 耀火
    耀火 2025年09月2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耀火
    耀火 2025年09月29日

    本文概览: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那地方一直没拆,哪怕周围都变成了写字楼和商场。说实话,刚开始谁都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院门斑驳,影壁后头是几棵老槐树,夏天...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