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一、中国跟美国的较量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跟美国的博弈,近些年那是越来越热闹。从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到科技领域你来我往,再到国际舞台上针锋相对,这俩大国之间的较量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一、中国跟美国的较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中国跟美国的博弈 ,近些年那是越来越热闹。从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到科技领域你来我往,再到国际舞台上针锋相对 ,这俩大国之间的较量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

BBC的报道里经常提到,自打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对中国加关税 、制裁企业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反制措施一波接一波。

到2020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已经覆盖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商品 ,中国这边也对美国商品下了1100多亿美元的关税。这不是小打小闹 ,是实打实的硬碰硬 。

BBC在2021年的一篇报道里就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想通过经济压力让中国屈服,但结果呢?中国没退 ,反而更硬气了。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二、经济底气:中国有钱有市场,腰杆子硬

BBC常跟美国观众强调一点:中国不是小国寡民 ,经济体量摆在那儿,不是随便按几下就能瘪下去的。2023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18万亿美元 ,虽然跟美国的25万亿还有差距,但这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 。

更别提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生产了全世界30%的工业品。从手机到电动车 ,从衣服到家电,全球供应链里“中国制造 ”这四个字可不是白叫的。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BBC在2022年的一篇分析里提到 ,中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 ,这是个谁都眼红的蛋糕 。美国想用关税逼中国就范,但中国反过来靠内需顶住了压力 。

比如,美国对中国的电子产品加税 ,中国就加大国内消费刺激政策,2020年“双十一”电商销售额就破了5800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还猛。这说明啥?中国有能力自己消化一部分冲击 ,不完全靠出口也能活得好好的。

再说出口,中国不光卖给美国,欧洲、东南亚 、非洲这些地方的市场也越铺越大 。BBC报道过 ,2021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成了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美国想掐中国外贸的脖子,但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只能靠单一市场吃饭的国家了。经济底气在这儿 ,BBC直言,中国不低头是因为它有本钱 。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三、体制特点:集中力量干大事 ,美国学不来

BBC还经常跟美国人讲 ,中国这套体制跟你们不一样,人家能集中力量干大事。美国是分散的联邦制,决策慢吞吞 ,中国这边一旦定了调子,执行力那是杠杠的。

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BBC在2019年的一篇报道里就拿高铁举例子:中国的高铁里程到2023年已经超过4.5万公里 ,占全球的70%以上 。美国呢?高铁计划喊了多少年,到现在还是纸上谈兵。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再比如抗疫 ,2020年新冠疫情那会儿,中国全国一盘棋,武汉封城、全国支援 ,硬是把病毒摁住了。BBC当时报道说,中国这种“举国体制”让它在危机面前韧性十足 。

美国呢?各州政策五花八门,最后疫情拖了两年多还没消停。这种体制上的差别 ,直接决定了中国的应对能力比美国强硬得多。

还有芯片这事儿 ,美国制裁华为,BBC在2021年分析过,中国没坐以待毙 ,而是砸钱搞自主研发 。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国家队带头干 ,地方和企业跟上 。

反观美国,虽然也想搞“美国制造 ”,但企业各自为战 ,政府补贴落地还得看国会脸色。BBC总结得很到位:中国这套集中力量的打法,让它在硬仗面前不怕硬碰硬。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四 、民族心理:挨过打才知道站起来多重要

BBC还聊到一点特别接地气的:中国人的民族心理 。2021年的一篇报道里 ,他们提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记忆特别深刻,尤其是那段“挨打”的日子。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 ,这些事儿在学校里教了一遍又一遍 ,老百姓心里都门儿清。所以,中国人有个共识: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得受欺负 。这种民意基础 ,让中国政府在国际上腰杆子更硬。

再往前看,BBC还提到过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事儿。那时候中国还不够强,吃了哑巴亏 ,但那股憋屈劲儿一直记到现在 。所以到了今天,中美较量的时候,中国人从上到下都憋着一口气:绝不能再让人随便欺负。

这种心理状态 ,美国人可能不太理解,但BBC分析得很透:这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是历史教训刻在骨子里的结果。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	,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五 、科技硬实力:不被卡脖子才是真本事

BBC还跟美国人讲过,中国不低头的另一个大底牌是科技 。过去,中国科技靠进口 ,尤其是芯片 、软件这些关键东西 ,动不动就被美国卡脖子。

但这几年,中国憋着劲儿搞自主创新,成果还真不小。比如5G ,华为、中兴这些企业把技术做到全球领先,BBC在2020年报道过,美国制裁华为没让它倒下 ,反而逼着中国加快自己的步伐 。

2022年,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BBC分析说 ,这让中国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不用再看GPS的脸色 。还有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这些前沿领域,中国也没落下。

2023年,中国在AI专利申请上超过美国 ,成了全球第一。这说明啥?中国不光有钱有市场,还在硬实力上一步步追上来 。BBC直言,美国想靠技术封锁压住中国 ,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,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六 、国际朋友圈:中国不孤单

BBC还提到,中国不低头跟它的国际朋友圈也有关系。美国拉着盟友围堵中国,但中国也不是孤家寡人 。

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BBC报道说,这让中国在全球有了一张不小的关系网。非洲、拉美、东南亚这些地方,很多国家跟中国合作得热火朝天。

比如巴基斯坦 ,中巴经济走廊这些年建得风生水起,BBC在2022年提到,这不仅是经济合作 ,更是战略靠山 。还有俄罗斯,中俄贸易额2023年突破2000亿美元,能源 、军事上越走越近。BBC分析 ,美国想孤立中国,但中国靠着这些朋友,硬是顶住了压力。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	,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七、为啥不低头?因为低头没好果子吃

BBC总结得挺实在:中国为啥不低头?因为低头没用 。美国要是真能一棒子把中国打服也就罢了 ,但现实是,美国的招数试了一轮又一轮,中国还是那句话:该干啥干啥。

贸易战打了几年 ,中国出口没垮,2022年贸易顺差反而创了8.3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科技封锁搞了半天,中国自己的研发反倒突飞猛进 。

BBC在2023年的一篇评论里说 ,美国可能低估了中国这股“不服输 ”的劲儿 。中国的逻辑很简单:你越压我,我越要站起来给你看。低头换不来和平,只会让人得寸进尺。这种态度 ,从政府到老百姓,都透着一股子硬气 。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BBC的报道里常提到 ,中美博弈不是短跑,是马拉松。2023年,美国继续加码对中国的遏制 ,从芯片法案到印太战略 ,花样不少。

中国这边呢?没停下脚步,经济上稳增长,科技上追赶 ,国际上拉朋友 。BBC分析,中国不低头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战略。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	,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为啥这么说?因为中国知道,今天不硬,明天就没得选。2022年俄乌冲突后 ,美国冻结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资产,这事儿让中国看得很清楚: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

未来几年,中国估计还得在硬实力上下功夫 ,经济、科技 、军事都得抓牢。

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

本文来自作者[怜阳来了]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lan/202506-13043.html

(13)

文章推荐

  • 违法疫情有哪些(涉疫情违法犯罪的类型)

    开封市关于严厉查处15种疫情防控违法违规行为的通告(2022年5号)_百度...有《关于严厉查处15种疫情防控违法违规行为的通告》中涉及疫情防控的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严厉查处或追究刑事责任。新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我市全域全时段烟

    2025年04月16日
    145
  • 31省份新增确诊23例均为境外输入/31省区市新增确诊25例 均为境外输入

    31省新增本土确诊23例,具体情况如何?具体病例情况如下:本土确诊病例1-5(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居住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大冈村或棠景街道棠祺街,年龄从37岁到72岁不等。本土确诊病例6-15,居住在白云湖街道大冈村,年龄从15岁到70岁不等,在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人员排查中发现。年11月18日0时

    2025年06月14日
    19
  • 河南新增1例本土病例.河南新增1例本土病例详情?

    泰安市疾控中心关于河南郑州入泰人员紧急提醒〖壹〗、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提醒1月3日,河南省郑州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泰安市疾控中心再次紧急提醒

    2025年06月15日
    18
  • 大妈7位数存款差点没了!收到这种短信速删

    “阿姨取了一笔大额定期存款,还差三个月就到期了,除非遇到急事,不然根本没必要这么做啊!”6月10日下午,某银行工作人员小谢报警,称客户李阿姨在网上有一笔定期存款被提前支取,操作存在明显异常,很可能遭遇诈骗。同一时间,上塘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紧急预警,辖区居民李阿姨(化名)疑似遭遇诈骗,然而,反诈专员多

    2025年06月21日
    8
  • 以色列向世界求救,美国隔岸观火,伊朗要求以色列“无条件投降”

    以色列侵略伊朗已经超过一周,最重要的两个城市特拉维夫和海法被伊朗的导弹打得出现了加沙景象。以色列从开始得意洋洋宣扬战果,变成嗷嗷叫喊疼,呼吁全世界不能保持沉默。美国除了威胁伊朗,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支援外,一直不愿意亲自下场。当地时间6月20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今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伊朗始终寻求

    2025年06月21日
    12
  • 莫迪心腹抵京!王毅8字定调中印关系,印外长称准备好对抗中国

    6月23日,王毅外长在北京会见了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以8个字定调中印相处关系,多瓦尔则回应称,印中战略目标一致,发展是第一要务,印方愿以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推进合作。虽然表面多瓦尔说的话好听,其实,印度未必是这么想的,就在前一天,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新德里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却发出了截然不同的

    2025年06月25日
    12
  • 特朗普称“不需延长最后期限,将给各国指定税率”,“亲爱的日本,你们要付25%汽车关税”

    7月9日“关税大限”将至,特朗普可能亲手终结谈判窗口?当地时周日,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需延长即将到期的关税期限,将在未来几天内向包括日本在内的数百个国家发送信函,单方面告知各国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而非继续进行贸易谈判。特朗普以“亲爱的日本先生”为开头的信函为例,说明美国将如何通知贸易伙

    2025年07月01日
    5
  • 成都限行时间新规2023年1月/成都限行2021年3月1日

    成都汽车限行最新规定2023〖壹〗、时间:2023年07月26日至2023年07月29日,每天07:30-20:00。区域:同上。规定:按机动车车牌(含临时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但网约车不受此限行规定限制)。〖贰〗、外地籍货车:每天7:00至21:00禁止在成都

    2025年06月27日
    11
  • 10国谈判失败,中国尽力了,上合出现“叛徒”,印度拒签联合声明

    今年上合防长会议的和谐场面算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了,但还是防不住到最后印度的“临门一脚”,一个拒签就把中俄联合促成的局面摔得稀巴烂。我们不禁好奇,既然印度都已经出席了,为什么还会有如此举动呢?其拒签联合声明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的原因?1、开局大好,结尾稀碎今年国际上的热闹事真是一茬接着一茬,前脚伊以冲突刚

    2025年06月29日
    8
  • 广西扁担女孩刘同学,大概要睡不着了!不是因为又上了热搜

    广西高考生盼分数,网上乱传分,她到底考多少?最近广西一个叫刘燕肯的姑娘要高考查分了,网上闹得挺热闹。她因为每天挑扁担上学被人拍到爆红,现在成绩马上就要出来了。按官方说法,广西高考分得等到6月25号中午一点以后才能查,但前几天网上已经传开了好多分数,什么728分、592分都是假的。说刘燕肯挑扁担上学是

    2025年06月25日
    11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怜阳来了
    怜阳来了 2025年06月26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怜阳来了”!

  • 怜阳来了
    怜阳来了 2025年06月26日

    希望本篇文章《最了解中国的果然还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啥不低头》能对你有所帮助!

  • 怜阳来了
    怜阳来了 2025年06月26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怜阳来了
    怜阳来了 2025年06月26日

    本文概览:一、中国跟美国的较量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跟美国的博弈,近些年那是越来越热闹。从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到科技领域你来我往,再到国际舞台上针锋相对,这俩大国之间的较量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