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心飞扬编辑|t引言1949年11月,中阿建交...

阅读此文前 ,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1949年11月 ,中阿建交;1954年 ,中国开始援助:16.5亿元人民币、49个大项目,全送给阿尔巴尼亚 。20多年不间断供血,连饭都给他端到嘴边。

结果呢?2023年 ,阿尔巴尼亚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接近一半人口日花费不足5.5美元,整个国家的经济 ,跟当年的基建图纸一样,始终停在原地。

这是一个前后历经两大社会主义大国扶持,却依旧“一穷二白”的典型案例 。而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 ,比冷战更冷,比铁饭碗还硬。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	,为何仍穷困至今?

啃不动的社会主义铁头娃

1961年12月,苏联宣布与阿尔巴尼亚断交,终止一切经济合作 ,并撤走全部援建专家。至此 ,苏联留下的116个项目,包括发电站 、化工厂、炼油厂等,全线停摆 。

此时 ,阿尔巴尼亚第三个五年计划正陷入瘫痪,国家经济濒临断血 。支援了15年的苏联一走,整个国家像拔掉插头的机器 ,停在原地,陷入了技术、资金 、人力全线断供的危机中。

中国顶了上去。1961年春,中国不仅送去了数十万吨粮食 ,还提供了2.5亿元人民币外汇援助,承担了19个成套项目,接住了苏联留下的烂摊子 。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	,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随后,中国在外交、经济、军事全面对阿支持。1968年 ,中阿签订两笔贷款协定 ,金额高达16.5亿元外汇人民币,承担49个成套项目。

从化肥厂到纺织厂,从水电站到水泥厂 ,中国帮阿尔巴尼亚搭起一整套国家工业化框架 。这些工程全部由中国负责图纸 、施工 、设备,甚至连操作人员培训都一并包办。

例如,中国援建的菲尔水泥厂 ,在当时是巴尔干半岛少见的大型建材基地。中国工人日夜赶工,保证阿尔巴尼亚按期完成国家计划 。

然而,这种倾囊相助却没有换来阿尔巴尼亚的产业升级。这些成套项目大多数止步于“建成即顶峰” ,一旦中国技术人员撤离,维护和管理几乎全靠“摸索 ”。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	,为何仍穷困至今?

工厂机械因缺乏备件长时间停产,发电设施因水利系统年久失修,频繁停电 。1970年代末期 ,阿尔巴尼亚全国每年停电次数达数百次 ,工业效率几乎归零。

根源在哪?阿尔巴尼亚在工业上从未建立完整链条,自主配套能力几乎为零。建厂只为展示,不为持续发展 。很多工厂开业剪彩时热闹非凡 ,三个月后人去楼空 。

严重的是,这些项目并未带动阿尔巴尼亚内部制度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官员仍以“完成指令”为政绩 ,缺乏企业化思维。

1978年,中国终止对阿援助 。阿尔巴尼亚瞬间断粮。靠一个国家输血活命,是无法真正自主发展的。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	,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再先进的设备,架不住没人维护;再高质量的工人培训 ,换不来一个制度升级的国家 。这不是“养不熟”,而是压根不懂怎么长大。

中国援助20年,换来的不是一座繁荣国家 ,而是一套半成品的工业体系 ,加上一整套“拿来主义 ”的思维惯性。当输血管断了,整个国家只能跌进更深的经济塌方 。

钱撒了,路没修 ,电还老停

阿尔巴尼亚全国仅有一条45公里的高速公路。这不是比喻,是确切数字。

公路系统年久失修,很多地方仍靠土路通行 。工业项目即便建得再好 ,设备再先进,没有物流,就无法供料、出货、维护。

菲尔水泥厂 、斯库台机械厂等一批中国援建企业 ,常年陷于原材料运输受阻与成品出不去的双重困境。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电力状况更糟 。阿尔巴尼亚能源结构严重依赖水电 。水电占全国电力供应的95% ,但80%的设施设备建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

到了2000年后,这些设备普遍老化,维修技术又无法独立掌握 ,整个国家像被关进了“停电监牢 ”。

国家级大停电成常态 。仅2007年全年 ,地拉那城区停电达217次。一座城市像闪烁的灯泡,哪来的企业敢投资?

更谈不上带动本国制造业形成聚集。至今,阿尔巴尼亚的制造业占GDP比重不超过7% ,出口商品九成是初级农产品或服装贴牌 。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基础设施落后直接抬高了商业成本。阿尔巴尼亚非正规经济占GDP约30%至40% ,税收基础不断被侵蚀。

政府缺乏财政支撑,只能压缩对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没钱修路,企业更难生存;企业一死 ,税收更少。

外债成了另一个隐形地雷。截至2021年,阿尔巴尼亚外债高达55亿美元,仅利息支付就占GDP 3% 。

经济本就单一 ,公共负担又重,国家的财政如同油尽灯枯的引擎,只能靠国际援助维持基础运转。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	,中国养20多年,为何仍穷困至今?

更难的是,法律体系形同虚设。司法程序效率低下,法院积案如山 ,企业在维权时平均诉讼时间达27个月 。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哪怕有再多的项目、设备、资金,都像泼进沙地里的水——看不到绿芽 ,只剩一地泥泞 。

你给他盖厂房,他却忙着种地做小贩

2021年,阿尔巴尼亚有300万人口 ,其中约150万人从事农业。这些农民使用的工具是铁犁 、手扶拖拉机、单轮车,在欧洲的中心地区,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机械化严重滞后 。全国耕地机械化率不足20% ,农药施用、病虫防治全靠人力操作。农业劳动年平均产值人均不到1500美元,却是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唯一的收入来源。

根本原因在于阿尔巴尼亚经济结构未曾摆脱“小农经济”模式 。大批劳动力被困在低效 、半自给式农业里,想转行却找不到出路。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	,中国养20多年,为何仍穷困至今?

非正式就业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0%,贡献了GDP的近三分之一,却几乎不交税 ,也不享受社会保障。

国家层面的懒政与无能,让整个社会形成投机心态 。“一夜暴富”成为普遍心理预期。博彩业、地下金融、非法移民成为年轻人最关注的“三大出口 ”。

有人出国做黑工,有人靠倒卖进口旧车赚钱 ,还有人成了“蛇头” 。2010年代,阿尔巴尼亚非法移民人数常年居欧洲之首。

政党轮替成了政客之间的“拔河赛”。政策执行周期短,政权更迭频繁 ,社会舆论长期撕裂 。政府更愿意维稳,而非改革 。与其推动结构调整,不如放任现状。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	,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

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完全失衡的国家:工业基础靠外援搭台 ,农业产出靠天吃饭 ,商业活动靠非正式生意,社会救助靠国际捐赠,年轻人的梦想靠偷渡。

参考资料:

欧洲简史.东方出版社.2023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炎黄春秋.2008

本文来自作者[幼琴]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zlan/202506-10117.html

(78)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幼琴
    幼琴 2025年06月2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幼琴”!

  • 幼琴
    幼琴 2025年06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国养20多年,为何仍穷困至今?》能对你有所帮助!

  • 幼琴
    幼琴 2025年06月2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幼琴
    幼琴 2025年06月20日

    本文概览: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心飞扬编辑|t引言1949年11月,中阿建交...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