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棺材上的灰越积越厚,赵纫兰摸着虫蛀的痕迹,心里清楚必须让丈夫入土为安,可她连每月的四元停灵费都拿不出来。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38岁的李大钊从容走上绞...

棺材上的灰越积越厚,赵纫兰摸着虫蛀的痕迹,心里清楚必须让丈夫入土为安 ,可她连每月的四元停灵费都拿不出来。

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38岁的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台 。当刽子手问他是否要给家人留话时 ,他平静回答:“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分也 ,何函为?”这位北大教授、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就这样牺牲在奉系军阀的绞刑架下。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	,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几小时后,他的遗体被装进一口薄棺 ,草草寄放在宣武门外长椿寺内。警方安排的棺材质量极差 ,同乡好友们见到后心痛不已 。李凌斗找到德昌杠房掌柜伊寿山,花140块大洋购置了新棺,才将遗体重新装殓 ,移厝至妙光阁浙寺南院。

寺主起初不愿收留这位被政府处决的“要犯 ”,经多方疏通才勉强同意暂存,每月租金四元。没想到 ,这一“暂存”就是整整六年 。

六年风雨,灵柩难安

李大钊牺牲后,家中景象令人心酸。据当时报纸记载 ,李宅“空无家俱,即有亦甚破烂”。这位每月拿120块大洋高薪的北大教授,生前将大部分收入投入革命事业和资助贫困学生 ,身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积蓄 。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	,汪精卫捐了一千

妻子赵纫兰是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 ,丈夫牺牲时她带着五个孩子在河北乐亭老家生活。噩耗传来,她“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 ,病乃愈益加剧,以致卧床不起 ”。

更残酷的是,军阀政府并未放过这家人 ,派暗探跟踪盯梢,使得他们不得不躲到李大钊同学李青峰家中避难 。

浙寺的停灵费每月四元,赵纫兰都拿不出来 。她卖了家里的锅碗瓢盆 ,拆了陪嫁的木柜,连第一笔费用都凑不齐。1931年日军侵占山海关,乐亭闹灾 ,赵纫兰带着孩子逃回北平,生活更加艰难。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	,鲁迅捐了五十,汪精卫捐了一千

六年间,棺材在庙里风吹雨淋,油漆剥落 ,木头开始腐烂虫蛀 。赵纫兰每次去看望,都心痛如刀割,但始终无法凑足安葬费用。

转机出现在1933年春天。赵纫兰听说北大校长蒋梦麟和一些教授想为李大钊办体面葬礼 ,便连夜从西城赶到海淀,敲开了蒋梦麟家的门 。

“蒋校长,守常的棺材在浙寺放了六年 ,木头都烂了……”她跪在地上哭,额头磕在青石板上。蒋梦麟敬佩李大钊的英勇事迹,答应帮忙。

李大钊牺牲后	,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蒋梦麟

4月10日 ,由蒋梦麟领衔 ,北大13位教授联合发起募捐活动 。包括胡适、沈尹默 、周作人、傅斯年、钱玄同等知名学者。他们向社会发起捐款,北京大学师生及外地故友纷纷响应。

同时,中共北方党组织决定利用这次公葬 ,举行一次群众性悼念活动,揭露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罪行 。为麻痹敌人,决定按民间风俗办丧事 ,具体工作由河北省革命互济会负责。

募捐消息传出后,捐款名单上出现了许多让人意外的名字。鲁迅捐50元,戴季陶捐100元 ,陈公博捐300元,而汪精卫一人捐了1000元巨款 。

鲁迅的五十块大洋:战友的情义

鲁迅捐出的50元,相当于他当时一个月的稿费收入 。他虽然与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曾是同一战线的战友 ,但二人交情并非特别深厚。鲁迅在文章中表达过对李大钊的敬佩:“李大钊是我敬佩的人。”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	,汪精卫捐了一千

这笔捐款体现了鲁迅对革命同志的真诚支持 。当时鲁迅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 ,却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资助烈士家属。有记载显示,鲁迅那段时间常吃窝头就咸菜,说是“省下钱给烈士家属 ”。

更令人感动的是 ,鲁迅还特意嘱咐:“别说是我捐的,就说学界同仁凑的 。”这种不事张扬的支持,反映了他对李大钊革命精神的真正尊重。

与鲁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一些捐款者高调行事。尤其是汪精卫派秘书送来一千块大洋时,还带着记者在灵堂前拍照,那摞银元往桌上一放 ,叮当作响,秘书扯着嗓子喊:“汪主席念及李先生革命功绩,特捐巨款助葬!”

李大钊牺牲后	,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后续叛日的汪精卫

汪精卫的1000元捐款 ,是当时个人捐款中数额最大的 。这一举动让人意外 ,因为汪精卫与李大钊的政治立场完全不同。更不用说汪精卫后来成为汉奸,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汪精卫捐款的原因可追溯到两人早年的交往 。1910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入狱 ,李大钊曾托人帮忙营救过他。1927年李大钊被捕时,汪精卫也说过情,只是没能救下来。

1933年的汪精卫 ,或许还对这位故人怀有一丝愧疚和敬意 。这1000元捐款,可能是他想偿还旧日人情 。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	,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爱新觉罗·载沣

赵纫兰对这笔钱处理得很有分寸。她听说“仇家 ”都解囊了,干瘦的脸上终于有了泪水。但考虑到政治影响 ,她偷偷留了两百块应急,剩下的让长子李葆华退回去,说“先生生前不拿军阀的钱 ,我们也不能要” 。

悲壮的公葬队伍

1933年4月23日 ,李大钊的公葬仪式举行。清晨,妙光阁浙寺外已聚集了上千人。学生们举着挽联,上面写着:“为革命牺牲 ,死固无恨;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700多人的送葬队伍从浙寺出发,向香山万安公墓前进 。队伍最前面是旗伞执事 ,接着是影亭,里面供奉着李大钊遗像,后面是棺罩。

李大钊牺牲后	,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当十几名杠夫将深红色棺材从灵堂抬出时 ,送殡的人们唱起了《国际歌》。歌声突兀地响起,这不是巧合,是地下党早有安排的 。

队伍经过下斜街 、菜市口 ,进宣武门 ,沿途不断有群众加入。卖菜的、拉车的、卖报的,甚至警察都偷偷摘了帽子混进来。队伍像一条黑色的河,越走越长 。

行至西四牌楼时 ,军警开着卡车拦住了去路。几个警察跳下来踢翻了路祭的供桌,供品撒了一地。一个警察揪住赵纫兰的袖子呵斥:“不准闹,赶紧走! ”

李大钊牺牲后	,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赵纫兰死死攥着棺材绳 ,指甲都掐进肉里,哭腔里带着坚定:“妻子送丈夫下葬,为何不准?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李大钊精神不死!”口号声震天动地 。混乱中 ,20多名学生被警察押上卡车 。赵纫兰看见长子李葆华挤在最前面,挥着拳头喊:“爹,您放心 ,我们会接着干! ”

黄昏时分 ,送葬队伍终于到达香山万安公墓。墓穴选在西南角的“土区仁字组”。下葬时,赵纫兰抓了把黄土,低声念叨:“守常 ,我很快来陪你 。”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	,汪精卫捐了一千

一场特殊的安葬仪式悄然进行。一辆骡车已在公墓恭候,车上堆着几件破棉被套和一些花圈挽联。下面藏着一块高183厘米的青石碑,碑头刻有红五角星和黑色镰刀斧头 ,这是党组织送来的纪念碑 。

由于环境险恶,这块墓碑只能与棺柩一起埋入墓穴。直到1983年修建李大钊烈士陵园移灵时,才重见天日。

墓碑的正面刻着“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 ”几个红色大字 ,背面记载了他的革命事迹:“李大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忠实最坚决的信徒,曾于一九二一年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并且实际领导北方工农劳苦群众......”

赵纫兰:最后的心愿

葬礼后第三十五天 ,赵纫兰的肺病突然加重 ,咳血不止 。临终前,她拉着李葆华的手说:“把我葬在你爹右边,我要看着他。”

李大钊牺牲后	,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李葆华

这位从十岁就许配给李大钊的农村妇女 ,一生都在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她不会想到,自己用六年时间筹措安葬费的过程,会成为一面镜子 ,照出人间百态 。

1933年5月28日,赵纫兰去世,终年49岁。她的遗愿得以实现 ,与丈夫合葬在万安公墓。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建成,两人遗骨一同迁入 。

中共河北省委追认赵纫兰为中共党员 ,表彰她“对革命事业的特殊贡献 ” 。在李大钊烈士陵园 ,两块汉白玉墓碑并肩而立,左边是李大钊的,右边是赵纫兰的。

李大钊牺牲后	,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

赵纫兰的墓碑上没有照片 ,只有八个字:“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

如今,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无数人前来瞻仰 。那块曾经被迫埋在地下的墓碑 ,现在屹立在陵园中,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历史。

李葆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 ,继续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	,汪精卫捐了一千

晚年李葆华

李大钊的棺木在浙寺存放六年后最终安息 ,而他的精神穿越时光,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 。

本文来自作者[山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youxi/202511-56834.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山菱
    山菱 2025年11月0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山菱”!

  • 山菱
    山菱 2025年11月09日

    希望本篇文章《李大钊牺牲后,妻子筹措安葬费,鲁迅捐了五十,汪精卫捐了一千》能对你有所帮助!

  • 山菱
    山菱 2025年11月0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山菱
    山菱 2025年11月09日

    本文概览:棺材上的灰越积越厚,赵纫兰摸着虫蛀的痕迹,心里清楚必须让丈夫入土为安,可她连每月的四元停灵费都拿不出来。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38岁的李大钊从容走上绞...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