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殡葬改革!“全面禁葬不实"原来是这样

最近村里老张忙着打听:“听说以后不许土葬了,火葬也不行,这是真的吗?”不少老人心里都在打鼓,毕竟“身后事”是人生大事。近期关于“国家全面禁止土葬火葬”的传言在不少农村地区传播,...

最近村里老张忙着打听:“听说以后不许土葬了 ,火葬也不行 ,这是真的吗? ”不少老人心里都在打鼓,毕竟“身后事 ”是人生大事。

近期关于“国家全面禁止土葬火葬”的传言在不少农村地区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民政部门和相关权威渠道已经澄清 ,这是完全不实的消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实对殡葬改革提出了新方向,但重点是“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 ,核心在于公益性和生态安葬,而非简单禁止。

事实上,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核心是倡导文明节俭、绿色生态的安葬方式 ,同时坚决整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而非“一刀切 ”地全面禁止土葬或火葬。

一 、政策解读:公益与生态并重,并非简单禁止

殡葬改革的新政策可以概括为“两建一清”:建设公益性安葬设施 、推广生态安葬方式、清理违规安葬行为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革 ,而非简单的禁止令。

“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这一表述出现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对殡葬改革最为全面的表述。与往年相比 ,去掉了“农村 ”二字 ,意味着改革范围从农村扩展到全国,包括城市和乡村 。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安葬方式,政策明确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人口密集、耕地资源紧张的地区 ,继续推行火葬;在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保留土葬,但需集中规范安葬;同时鼓励各地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整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占用耕地 、林地建造坟墓的行为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建造坟墓。

二、改革重点:整治与建设同步推进

当前殡葬改革的重点可概括为“两拆三清”,这是对网上流传的“全面禁止 ”谣言的最直接回应。具体来说 ,“两拆”是指拆除“活人墓”(为健在者预先修建的墓穴)和豪华墓(占地超标 、装修奢华的墓地);“三清 ”则指清理散埋乱葬、清理封建迷信活动、清理无证殡葬机构 。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散埋乱葬问题,国家采取的是“疏堵结合”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建设公益性墓地提供规范安葬选择;另一方面 ,对占用耕地 、林地的坟墓进行清理整治。这项工作在2024年已取得进展,全国整治散埋乱葬点76万个 。

在生态安葬方面,国家正通过经济激励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 。对选择树葬、海葬等生态葬法的家庭 ,各地普遍给予3000-8000元补贴。同时推广可降解骨灰盒、智能祭扫系统等绿色技术 ,让殡葬更加环保。

三 、政策保障:尊重差异不搞一刀切

针对网上“一刀切”的传言,政策制定者已经明确强调,殡葬改革会充分考虑地域差异 。民政部表示 ,丧葬改革要“分类指导,尊重习俗,循序渐进 ” ,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推进速度和方式会有所不同。

具体实施中,东部发达地区将在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中部人口密集区同步推进 ,西部地区可延后到2028年,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过渡期。这种差异化的时间表充分考虑了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

对于民众关心的强制执行问题,中央也已明确表态:绝不强制。政策的核心精神是“因地制宜 、分区推进、梯次实施 ”。政府会先建好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安置设施 ,满足百姓需求,再逐步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地强制迁移 。

重要的是 ,国家在推行改革的同时 ,也在建立健全保障体系。2025年中央财政已拨付专项资金85亿元,支持各地建设公益性殡葬设施。需要迁移墓地的,政府会提供补偿 ,一般是原价的30%-50% 。

四、改革成效:多地已探索成功路径

纵观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不少殡葬改革的成功案例。北京市规范党员干部墓穴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江西上饶实施殡葬设施全域覆盖行动 ,福建宁德建成四级公益性骨灰安葬服务体系,这些探索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重庆璧山区,重点加强了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群众满意度 。浙江则将殡葬设施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湖北已实现县级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95%的覆盖率 。

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理,政策也体现出人性化考量。对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 ,或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外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民政部门会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才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五 、文化转型:从观念上接纳生态安葬

任何改革要想成功 ,最终都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殡葬改革也不例外 ,它不仅仅是对安葬方式的改变,更是对传统丧葬文化的现代转型。

针对“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各地正采取“文化传承+价值重构”的策略 。一方面 ,推广追思会、家庭合墓等简约葬式;另一方面,设立集中追思场所,保留祭祀空间 ,让群众的情感有所寄托。

殡葬改革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不仅是行为方式的改变,更是生命观念的更新。从过去追求大碑大墓的物质化表达 ,转向精神传承和生态友好的新型缅怀方式,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更深层次理解 。

随着“互联网+ ”与传统殡葬业的融合,智能祭扫、网上追思等新形式也逐渐出现。这些创新既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又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代表了殡葬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央定调殡葬改革!“全面禁葬不实"原来是这样

殡葬改革的真正目标是减少浪费,不是剥夺选择权 。国家正在努力推动殡葬事业朝着更加文明 、绿色、节地的方向发展 ,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您所在的地区殡葬改革是如何推进的?欢迎分享您的经历和看法 ,我们一起探讨这一关乎每个人的重要话题。

本文来自作者[兴腾mio]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youxi/202511-54557.html

(6)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兴腾mio
    兴腾mio 2025年11月02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兴腾mio”!

  • 兴腾mio
    兴腾mio 2025年11月02日

    希望本篇文章《中央定调殡葬改革!“全面禁葬不实"原来是这样》能对你有所帮助!

  • 兴腾mio
    兴腾mio 2025年11月02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兴腾mio
    兴腾mio 2025年11月02日

    本文概览:最近村里老张忙着打听:“听说以后不许土葬了,火葬也不行,这是真的吗?”不少老人心里都在打鼓,毕竟“身后事”是人生大事。近期关于“国家全面禁止土葬火葬”的传言在不少农村地区传播,...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