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磁化石表明古海洋生物具有“GPS”, 为探测火星生命提供工具

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在古代海洋沉积物中发现的巨型磁化石可能改写我们对古代生物导航能力的认知。通过先进的X射线磁圆二色性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绘制出这些...

巨型磁化石表明古海洋生物具有“GPS”, 为探测火星生命提供工具

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在古代海洋沉积物中发现的巨型磁化石可能改写我们对古代生物导航能力的认知。通过先进的X射线磁圆二色性层析成像技术 ,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绘制出这些神秘磁性颗粒的三维磁域结构,发现其内部存在复杂的磁涡流结构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古代海洋生物可能拥有比现代生物更为精密的磁导航系统,还为未来火星样品中潜在生物标记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通信:地球与环境》期刊上 ,标志着古生物磁学研究进入了全新的技术时代。

这些被称为"巨型磁化石"的磁铁矿颗粒最初于几年前在海洋沉积物中被发现,其尺寸比传统的细菌磁化石大约10-20倍 。传统磁化石通常由趋磁细菌产生,主要用于在地球磁场中的被动定向 ,而巨型磁化石的异常尺寸和复杂形态一直困扰着科学界。这些颗粒呈现出针状、纺锤状、子弹状和矛头状等多种形态,其生物学功能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研究团队选择了一个来自北大西洋约5600万年前海洋沉积物的矛头状颗粒作为研究对象,该颗粒直径1.1微米 ,长度2.25微米 。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物理学家塞尔吉奥·瓦伦西亚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古地磁学研究员理查德·哈里森合作,运用了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克莱尔·唐纳利开发的前沿边缘相位X射线磁圆二色性层析成像技术。

磁涡流结构的重大发现

巨型磁化石表明古海洋生物具有“GPS	”, 为探测火星生命提供工具

巨型矛头磁化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色箭头)。图片来源:通信地球与环境 (2025)

通过在英国牛津钻石X射线源进行的无损检测 ,研究团队获得了令人震撼的发现:这些巨型磁化石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三维磁涡流结构 。磁化作用的面内分量围绕中心线旋转 ,形成类似龙卷风的涡旋图案。这种精密的磁结构能够对地球磁场的微小空间变化产生强烈响应,为古代海洋生物提供了一套极其敏感的磁导航系统。

这一发现颠覆了此前关于巨型磁化石功能的主流理论 。过去,由于这些颗粒的异常大尺寸 ,科学界普遍认为它们不适合用于单纯的磁定向功能,更可能作为机械防护结构来抵御捕食者 。然而,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生物很可能同时利用了磁化石的机械硬度和磁导航功能,发展出了双重用途的生物结构。

磁涡流结构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与简单的磁偶极子相比,磁涡流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磁场强度和方向信息 。这种结构使得古代海洋生物能够感知地球磁场的细微变化 ,实现类似现代GPS系统的精确定位和导航功能。研究显示,这种磁导航能力可能在古代海洋生物的长距离迁徙 、觅食和繁殖行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技术层面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 。前沿边缘相位X射线磁圆二色性层析成像技术能够以几十纳米的分辨率重建整个样品体积内磁化作用的所有三个分量,这在磁化石研究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该技术不仅保持了样品的完整性 ,避免了传统切片技术对磁域结构的破坏,还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三维磁结构细节。

进化生物学的新视角

巨型磁化石表明古海洋生物具有“GPS”, 为探测火星生命提供工具

化石 3D 磁体积在三个不同高度的切割:蓝色/红色表示磁化作用的面内分量 ,磁矩围绕中心线旋转 ,形成非常像龙卷风的涡旋图案(见底部的投影) 。3D 重建是基于 140 张不同角度的单独图像获得的。图片来源:Jeffrey Neethirajan / MPI CPfs 和 Sergio Valencia / HZB

从进化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一发现为理解磁感受导航能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巨型磁化石在可追溯到97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被发现,这表明复杂的磁导航系统在地球生命史上出现得比此前认为的更早 。这种能力在现代生物中广泛存在 ,从软体动物到哺乳动物都能观察到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的行为。

研究还揭示了磁导航系统演化的可能路径。即使这些巨型磁化石最初是作为防护装甲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体也可能逐渐发现并利用了它们的磁导航潜力 。这种"外适应"现象在生物进化中并不罕见 ,即原本用于某种功能的结构在演化过程中被重新利用于其他用途 。

现代海洋生物的磁导航研究为理解古代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鱼类、海龟、鲸类等多种海洋动物都具备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的能力,它们的磁感受器官通常包含磁铁矿颗粒。巨型磁化石的发现表明,古代海洋生物可能拥有比现代生物更为复杂和敏感的磁导航系统 。

火星生命探测的新工具

这项研究的意义还延伸到了天体生物学领域。1996年 ,科学家在火星陨石ALH84001中发现了类似地球细菌磁化石的氧化铁颗粒,但其生物学起源一直存在强烈争议。新开发的磁域结构分析技术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

理查德·哈里森指出,随着火星样品返回任务的推进 ,科学界将有机会对更多火星样品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潜在磁化石的形态和磁性指纹进行评估,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支持或反驳其生物学起源的决定性证据。磁涡流结构等复杂的磁域特征很难通过非生物过程形成,因此可以作为生物活动的可靠指标 。

这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前景广阔。除了火星样品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天体的样品 ,如木卫二 、土卫二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对地外生命的搜寻将越来越依赖于这类精密的分析技术 。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塞尔吉奥·瓦伦西亚强调 ,一旦柏林的后续同步辐射源BESSY III建成,类似的测量将能够在更多地点进行,这将大大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和可及性。这种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古生物磁学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这项国际合作研究汇集了来自德国、英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 ,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从古生物学到物理学,从地球科学到天体生物学,多个领域的结合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 ,我们对古代生命的磁导航能力以及地外生命的可能性将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来自作者[铁艺馨]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youxi/202510-53234.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铁艺馨
    铁艺馨 2025年10月23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铁艺馨”!

  • 铁艺馨
    铁艺馨 2025年10月23日

    希望本篇文章《巨型磁化石表明古海洋生物具有“GPS”, 为探测火星生命提供工具》能对你有所帮助!

  • 铁艺馨
    铁艺馨 2025年10月23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铁艺馨
    铁艺馨 2025年10月23日

    本文概览: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在古代海洋沉积物中发现的巨型磁化石可能改写我们对古代生物导航能力的认知。通过先进的X射线磁圆二色性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绘制出这些...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