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谁也没想到,一颗钆的市价竟成了白宫气压计:价格一跳,美国谈判代表的声调就跟着降半度。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局,这根神经被全球供应链狠狠扯动。 4月,美国对所有进口加征10%统一关税...

谁也没想到,一颗钆的市价竟成了白宫气压计:价格一跳 ,美国谈判代表的声调就跟着降半度。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局,这根神经被全球供应链狠狠扯动 。

4月,美国对所有进口加征10%统一关税 ,对中国商品再叠加若干项目,总税负最高飙到55%。股市当日跳水,道指蒸发七千亿 ,一片“通胀将至”的惊呼填满财经频道。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,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北京随即回敬34%关税,并把稀土出口许可证缩到只剩军用序列号 。钆、铽 、镝运不出去,美国90%加工链瞬间失血 ,五角大楼连夜盘点库存,发现导弹磁铁只够支撑三周。

彼时鹰派鼓噪“硬脱钩 ”,但工厂账本先开口:一台冰箱的材料成本多出60美元 ,密歇根蓝领拎着收据给议员打电话。通胀不讲意识形态,它只看零售价标签 。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5月初 ,日内瓦出现一个反直觉场景——特朗普同意90天关税休战 。北京把税率降到10%,换来稀土放行;华盛顿把整体税率降到30%,芯片设计软件部分解禁。谈判桌上没有笑脸 ,只有计算器。

休战协议发布24小时,英伟达股票涨了6%,因为H20系列终于能继续往深圳发货 。国防部却给总统备忘录加了一句:高端半导体仍需“精准限制” ,别一次性全送出去。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,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为什么会软?答案写在劳工统计局那张难看的图上:2023年CPI峰值9。1%,其中15%被追溯到对华关税 。家电、家具价格飙升,消费者吐槽声形成选票压力。

共和党幕僚算过账——若农产品出口再掉3个百分点 ,摇摆州足以翻盘。于是6月框架公布:稀土优先供应,磁铁优先交付,美国保留55%名义税率 ,却放开部分企业豁免 。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稀土只是冰山一角。地质调查局报告承认,美国矿石储量不差 ,但精炼设施至少到2026年才能爬起来。MP Materials计划年底出1000吨钕铁硼磁体,只够中国2018年产量的零头 。

半导体同样打脸“全面封锁论”。高通年报显示,中国市场占营收65% ,真要断供,资本市场先把它按进水里。于是出现“分级管制 ”:高端卡住喉咙,中低端继续卖 。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	,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这套“斗而不破”策略在国会引发分裂 。汤姆·科顿和卢比奥痛批总统“战略投降” ,保守媒体连出社论;可企业游说经费流向议员办公室,务实派的声音在预算案里加粗。

伦敦6月会谈更像一场物物交换:美国放开EDA工具出口,中国保证稀土磁铁优先给到国防项目。两边代表都说“各退一步 ” ,实际是经济数据把人推到椅子上坐好 。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农场主也拿到一点甜头。2025年秋,大豆对华出口恢复了三成 ,补贴账目缩小,农业州议员的站台稿不再充满抱怨。特朗普民调回升2个百分点,却仍被鹰派骂“软骨头 ” 。

矿业多元化被写进文件 ,但嘴上说“澳大利亚”,投资却要等2032年才能贡献4%钕镨。短期内,离不开中国精炼是共识。白宫新闻官只能解释为“战略过渡期” 。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	,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中国这边没闲着。出口管控换来时间窗口,国内企业加码高端磁材研发,同时警惕美国的“精准限制 ”再度升级。双方边谈边练 ,各自备胎项目轮番立项 。

放宽EDA工具的副作用也显现:美国工程师抱怨价格战更激烈 ,但科技股却乐见新订单。华尔街不关心意识形态,它只看季度报表。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10月 ,彭博社放出风声:北京愿意扩大在美投资,条件是撤销部分国家安全限制 。鹰派听罢火力全开,可预算委员会却更在意如何填补财政赤字 。政治拉锯肉眼可见。

截至年底 ,稀土供应链已基本复原,美国导弹生产线重新开转。中国拿到更多大豆和能源合同,同时冲刺自研高端芯片工艺 。表面回暖 ,暗流依旧汹涌。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这场博弈折射的其实是实力与成本的此消彼长。美国想要“威逼”,却被通胀牵住后腿;中国需要“稳供” ,也得防备高端技术被卡 。双边关系进入一条狭窄却必走的缝隙。

特朗普的让步,在鹰派眼中叫“妥协 ”,在企业眼里是“活路” ,在普通选民看来则意味着超市货架别再涨价。这三种视角相互拉扯 ,也决定了协议不可能一次定型 。


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

结局并非谁彻底赢输,而是都得在不完美里找平衡。中国要用时间换技术 ,美国要用贸易换通胀,两边都明白:彻底断链的代价,比公开承认依赖更丢面子。

下一回合什么时候来?也许是国会否决某个条款 ,也许是另一种资源被纳入出口清单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盘棋不会轻易收子,而市场价格与选民情绪 ,将继续决定棋盘走向。

本文来自作者[摩志信]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youxi/202510-52152.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摩志信
    摩志信 2025年10月14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摩志信”!

  • 摩志信
    摩志信 2025年10月14日

    希望本篇文章《美国对华做出巨大让步,美国鹰派咬牙切齿:特朗普怎能如此软弱?》能对你有所帮助!

  • 摩志信
    摩志信 2025年10月14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摩志信
    摩志信 2025年10月14日

    本文概览:谁也没想到,一颗钆的市价竟成了白宫气压计:价格一跳,美国谈判代表的声调就跟着降半度。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局,这根神经被全球供应链狠狠扯动。 4月,美国对所有进口加征10%统一关税...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