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AI的新闻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视野,智能办公提升效率、自动驾驶探索未来、医疗AI助力诊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它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AI的飞速发展同样...

AI的新闻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视野,智能办公提升效率、自动驾驶探索未来 、医疗AI助力诊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它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 ,AI的飞速发展同样伴随着难以忽视的代价。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最新一期《麦肯锡季刊》明确指出,AI不仅正在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 ,未来还将切实关系到我们的钱包、日常生活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 。

事实上,从AI硬件的诞生、投入使用到最终报废,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 ,都在悄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破坏。

芯片制造埋下的环境隐患

AI对环境的破坏,早在它被插上电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看似小巧的芯片,从原材料开采到成品出厂 ,整个过程都在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污染 。

芯片制造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原材料和超纯水的需求量大得惊人。生产一块芯片需要硅 、铜、多种稀有金属及稀土元素等数百克原材料,而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本身就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更令人震惊的是水资源的消耗 ,芯片制造的晶圆清洗 、蚀刻冲洗等关键环节都离不开高纯度的超纯水 ,其生产过程效率低且损耗大,通常生产3800升超纯水就需要消耗约6000升自来水 。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

一家每月生产40,000片晶圆的大型半导体工厂每天要消耗480万加仑的水 ,这一数字相当于60,000名居民一年的用水量总和。

资源消耗之外,芯片制造的排放问题同样严峻。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且AI芯片的生产由于工艺复杂等原因 ,碳排放相对更高 。

据相关行业测算,全球集成电路生产每年的碳排放量处于较高规模,其环境影响不容忽视。粗略计算 ,仅制造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会排放0.5公斤的碳,这相当于给手机持续充电一整年的碳排放量。

当芯片制作完成后 ,还需要将这颗“大脑”组装到印刷电路板上,与内存、电源等组件集成成服务器 。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这一环节又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相关研究针对英伟达A100GPU的生命周期展开分析发现 ,在多项环境影响指标中,制造阶段的毒性影响极为突出,绝大多数致癌风险和大部分矿物金属资源枯竭问题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

水电消耗的无底洞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4-2026电力分析和预测》报告中明确指出 ,全球近年来电力需求的激增,主要推手就是数字经济和AI的快速发展。

有相关报道显示,美国数据中心增长势头迅猛 ,AI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且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能占到美国用电总量的12%。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	,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

AI的高耗电量源于其持续不断的高强度计算 。无论是大规模的模型训练,还是用户的每一次提问,背后的服务器都在高速运转 ,随之产生巨大的热量。

以英伟达H100GPU为例,单块功率就达700至800瓦,一台服务器通常搭载8到16块这样的GPU ,再加上其他组件 ,总功率会超过10千瓦。

理论上,这样一台服务器在几分钟内就能让50平方米房间的气温升高600度 。为了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必须采取高效的降温措施。

目前主流的降温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 ,由于水的比热容约为空气的4000倍,水冷效率远高于风冷,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大型数据中心都采用水冷技术。

根据谷歌发布的数据 ,2024年其数据中心消耗了约81亿加仑水,平均每天约2200万加仑水 。若以一个家庭年用水量3000加仑计算,其单日耗水量相当于约7333个家庭的年用水量 ,由此可见大型科技企业数据中心耗水量之巨。

更直观的是,用户与ChatGPT进行10到50个回合的对话,背后消耗的冷却水量就可能达到一瓶500毫升矿泉水的量。

这其中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AI性能越强 ,功耗就越高,所需的冷却水量也就越大;同时,为满足AI巨大的用电需求 ,发电厂本身也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进行发电 。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,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AI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达到美国2023年用电量的一半;到2027年 ,其用水量将超过英国全年用水量的一半。

报废之后的长期影响

当AI硬件被淘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未随之终结,反而可能进入破坏性最强 、影响最持久的阶段——电子垃圾污染。

AI时代的硬件具有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显著特点 ,传统IT硬件的更新周期通常为3到5年,但AI对计算性能的无止境追求,不断压缩着硬件的淘汰周期 。

相关调查显示 ,47%的数据中心每1至3年就会更换服务器系统,这些硬件被淘汰并非因为故障,而是单纯的技术过时 。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	,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研究测算显示,2020年至2030年,生成式AI带来的电子废弃物可能激增近1000倍 ,在最激进的发展模式下 ,2023年至2030年产生的电子垃圾累积量或将达500万吨。

这些垃圾中电路板和焊料中含有的铅、铬等重金属会损害人体健康,塑料外壳中的溴化阻燃剂具有致癌风险。

若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有害化学物质会通过雨水渗入土壤和地下水;若进行焚烧 ,则会排放出剧毒的二噁英和呋喃气体 。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垃圾并非AI发展的偶然产物,而是当前性能至上的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只要对更强计算性能的追求不停止 ,硬件的加速淘汰就不会终结,电子垃圾的增长趋势也难以逆转。

从芯片制造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到使用过程中对水电资源的疯狂吞噬 ,再到报废后形成的电子垃圾污染,AI发展的每一步都在给地球留下沉重的环境账单 。

我们寄希望于AI解决能源气候问题,但AI本身却是用水用电大户 ,这一悖论亟待破解。

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最后都由地球“买单	”

正视AI的环境代价,并非要否定其价值或阻止技术进步 ,而是要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 ,清醒地认识到背后的环境成本。

技术的问题最终需要依靠技术解决,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行业发展,企业需承担起主体责任推进绿色转型 ,每个用户也应树立环保意识 。

毕竟,真正生活在这颗星球上并承担环境后果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实现AI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普#

本文来自作者[耀火]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xinwen/202510-53412.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耀火
    耀火 2025年10月24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耀火”!

  • 耀火
    耀火 2025年10月24日

    希望本篇文章《AI竟是环境杀手?从高效能芯片到电子垃圾,最后都由地球“买单”》能对你有所帮助!

  • 耀火
    耀火 2025年10月24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耀火
    耀火 2025年10月24日

    本文概览:AI的新闻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视野,智能办公提升效率、自动驾驶探索未来、医疗AI助力诊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它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AI的飞速发展同样...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