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斯德哥尔摩时间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直接官宣了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日本京都大学的Susumu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RichardRobson,...

斯德哥尔摩时间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直接官宣了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

日本京都大学的Susumu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RichardRobson,还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marM.Yaghi ,这三个人因为搞“金属有机框架(MOFs)”出了名,就一起拿了这个奖,还能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2025年诺贝尔揭晓	,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这东西听着有点玄乎,但说白了就是用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搭出来的“分子小房子 ” ,现在看来,对解决气候变化、污染 、能源储存这些麻烦事儿还挺有用 。

本来想先讲这东西多厉害,后来发现要搞懂MOFs ,得先从最开始的人说起。

第一位是RichardRobson,他的灵感来源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居然是教学用的模型。

1974年的时候 ,Robson还在墨尔本大学教书 。

有天要准备化学课 ,得用木球和木棒搭分子模型,木球代表原子,木棒代表化学键。

2025年诺贝尔揭晓	,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他特意让学校工坊在木球上按原子成键的规律钻孔,孔位不能乱 ,不然模型就错了。

等工坊把木球送回来,他组装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就靠孔位设计 ,模型自己就能摆出正确形状 。

这一下就让他琢磨开了,要是不用单个原子,改用原子的特性去连不同分子 ,能不能搭出从没见过的“分子建筑”?

从木球到晶体,MOF的“第一粒种子”怎么来的

这个想法在Robson脑子里搁了十多年。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	,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每年教学生搭模型 ,他都会想起这个事儿,但一直没敢动手。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才决定试试 。

他盯着钻石的结构找灵感 ,钻石里每个碳原子都连四个其他碳原子,特别稳定。

Robson就想,用带正电的铜离子代替碳原子 ,再找个有四条“胳膊 ”的分子当连接的杆儿。

那个分子叫4',4'',4''',4⁗-四氰基四苯甲烷,每条“胳膊”末端都有个能被铜离子吸引的基团 。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	,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当时不少化学家都觉得,把铜离子和这分子混一起,肯定是一团乱麻 。

结果偏偏出乎所有人意料 ,它们自己就排成了规则的晶体,而且晶体里面还有好多空地方。

1989年,Robson把这成果发在了《美国化学会志》上 ,还在论文里说这可能是种做新材料的新办法。

现在回头看 ,这步走得挺关键,但当时这“分子小房子”有个大问题,太脆了 ,把里面填的分子去掉,它就塌了 。

所以好多人都不看好,觉得不如已经能用的沸石材料实在。

2025年诺贝尔揭晓	,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Robson虽然开了头,但MOFs要往前推 ,还得有人解决“脆 ”的问题。

这时候,远在日本的SusumuKitagawa接过了这根“接力棒” 。

Kitagawa搞研究的想法挺特别,受了日本第一个诺奖得主汤川秀树的影响 ,而汤川秀树又喜欢提庄子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种理念在科研里挺难得,毕竟一开始没人觉得MOFs有用 ,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2025年诺贝尔揭晓,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1992年,Kitagawa先做了个简单的MOF ,是个二维的网络结构,用了铜离子、吡嗪这些东西,里面的空能装丙酮分子 。

但这东西还是不行 ,不稳定,没什么实际用。

到1997年,他才算有了真突破。

他换了钴、镍或者锌离子 ,又用了4,4'-联吡啶当连接的杆儿,最后做出了一种“舌槽式 ”的三维结构,就像舌头卡进槽里那样 ,一层一层叠着 。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最关键的是 ,把这结构里的水分子去掉 ,它也不塌,还能在室温下吸进放出甲烷 、氮气这些气体。

这可是MOFs第一次显出实用的本事,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看个新鲜的东西了。

可就算这样 ,还是没人愿意给钱支持他研究 。

当时大家都用沸石,这东西稳定,工业上早就用来分离气体、催化反应了 。

凭什么要花功夫搞MOFs?Kitagawa也明白 ,得说清楚MOFs到底好在哪。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1998年 ,他写了篇文章发在《日本化学会会报》上,把MOFs的优势讲透了,一是能组合的金属和有机分子太多了 ,能搭出各种不一样的结构;二是它不像沸石那么硬脆,有柔性,能跟着外界变化调整。

他还把MOFs分了三代 ,从最开始的不稳定 ,到后来的稳定吸附,再到能“变形”的“软多孔晶体” 。

后来证明,他这想法没跑偏 ,不少团队都做出了能变形的MOFs。

MOFs的理论和柔性问题解决了,但要真能用在实际里,还得解决稳定和能精准设计的问题。

这事儿 ,就落到了美国的OmarM.Yaghi身上 。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Yaghi的出身挺不容易 ,生在约旦安曼的一个家庭,连水电都常缺。

对他来说,搞科学就是为了摆脱穷日子。

他以前特别烦传统化学的“一锅烩 ” ,不知道最后能做出啥,就想能不能像搭积木一样,按想法精准做出材料 。

2025年诺贝尔揭晓	,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,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1995年,Yaghi在《自然》上发了篇论文,说了一种稳定的二维MOF结构 ,还第一次用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 ”这个词。

以前大家叫这东西的名字特别乱,有了这个词,研究起来才算有个统一的说法。

到1999年 ,他做出的MOF-5才算真的震动了化学界 。

这东西太稳定了,在真空里加热到300℃都不散架。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	,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而且它里面的表面积大得吓人,几克粉末展开的面积,差不多能有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比当时最好的沸石还强不少。

从实验室到生活,MOFs现在能做啥?

Yaghi没停在这,还提出了“网状化学”的理论 。

简单说 ,就是换不同长度、不同功能的“连接杆” ,就能在保持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精准调整MOFs里面空的大小和化学环境 。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	,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这一下就让MOFs的合成从“瞎碰 ”变成了“按图施工”,效率高多了。

现在MOFs已经开始走出实验室,用在实际里了。

Yaghi的团队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企业合作 ,搞了个空气制水的装置,晚上用MOFs吸空气中的水蒸气,白天晒太阳加热就放出纯水 ,一天能出50升水,对干旱地方太有用了 。

加拿大还有家石化企业在测试一种叫CALF-20的MOF,吸二氧化碳的本事特别强 ,还能反复用,比以前的方法便宜不少。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	,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在氢能源方面 ,他们优化的NU-1501MOF,能在常压下安全存氢气,对氢能源汽车来说是个大好事。

当然 ,MOFs现在也有麻烦 。

一是贵,有些用来连接的有机分子不好做,几克就要几百美元;二是不好大规模生产 ,实验室里做几克还行,要做几吨,结构就容易不均匀;三是长期稳定还得再看看 ,有些MOFs在潮湿或者酸性环境下容易坏。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现在回头看 ,这三位科学家拿诺奖真不意外。

他们没盯着现成的热门领域,反而从没人看好的“分子建筑”里挖出了宝 。

Robson从教学模型里找灵感,Kitagawa顶着质疑坚持搞柔性研究 ,Yaghi想着用“搭积木 ”的方式做材料 ,每个人都踩对了关键的一步。

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

虽然MOFs现在还没完全普及 ,但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帮我们解决更多难题呢?毕竟,很多改变世界的发明,一开始都被当成“没用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科研的有意思之处 ,你永远不知道当下的“无用”,未来会有多大的用 。

本文来自作者[从始至终]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xinwen/202510-51308.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从始至终
    从始至终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从始至终”!

  • 从始至终
    从始至终 2025年10月10日

    希望本篇文章《2025年诺贝尔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材料史,开创金属有机框架获奖》能对你有所帮助!

  • 从始至终
    从始至终 2025年10月1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从始至终
    从始至终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斯德哥尔摩时间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直接官宣了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日本京都大学的SusumuKitagaw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RichardRobson,...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