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突发!特朗普再威胁:30%或35%!

特朗普再发“关税威胁”。据CCTV国际时讯,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乘机途中对媒体表示,对美日关税谈判前景表达强烈质疑。他将矛头直指日本在“大米”及“汽车贸易”两大领...

特朗普再发“关税威胁” 。

据CCTV国际时讯,当地时间7月1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乘机途中对媒体表示 ,对美日关税谈判前景表达强烈质疑 。他将矛头直指日本在“大米 ”及“汽车贸易 ”两大领域的政策,他威胁称美国或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加征“30%或35%的关税”,而这高于他在4月2日提出的24%关税的税率。日本广播协会(NHK)驻华盛顿记者表示 ,特朗普对日本汽车产业的不满根深蒂固,这一关税威胁将使得日美谈判迎来极其严峻的局面。

关税突发!特朗普再威胁:30%或35%!

针对特朗普7月1日威胁对日本征收更高关税,日本首相石破茂7月2日在就参议院选举进行的党首讨论会上回应称 ,日本作为美国最大海外投资国,为美创造了最多就业岗位 。他强调,“与其加征关税 ,不如通过贸易来维护国家利益。”

关税突发!特朗普再威胁:30%或35%!


特朗普威胁提高对日关税

就美日正在进行的谈判,特朗普1日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 ”上对记者说:“我不确定我们会达成协议。我对此表示怀疑 。”

特朗普形容日本“非常强硬”“被惯坏了 ”。他表示,考虑进一步提高从日本进口商品的关税 ,可能增至30%或35%。

特朗普再次抱怨日本没有从美国进口足够的汽车、大米,称日本“占了我们三四十年的便宜” 。

日本官员:希望以“真诚的方式”推进谈判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青木一彦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日本寻求通过正在进行的谈判与美国达成一项互利协议。

“我们知道特朗普总统所说的话 ,但我们不会对美国政府官员的每一句话都发表评论。 ”青木说,日方希望以“真诚的方式”推进双边谈判,“以达成一项对日本和美国都有利的协议” 。

日本政府一直坚持将美方所谓“对等关税 ”和加征的汽车关税 、钢铝关税等捆绑在一起进行谈判 ,要求美方全面取消这些不合理的关税措施。负责日美关税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已多次赴美,与美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但并未取得突破。据朝日电视台报道 ,他正在准备最早于本周末第八次访美进行贸易磋商 。

日本官员:不会在日美关税谈判中牺牲农业

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日本虽然面临严重的大米短缺 ,但仍不愿意进口美国产的大米 。

特朗普说,他会给日本发一封信。日本媒体称特朗普这是暗示要通知日本提高关税。

对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7月1日表示 ,他不会对美国总统或美国官员的每一项声明进行评论,但日本不会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牺牲农业部门的利益 。不过林芳正拒绝透露目前日美贸易谈判的具体细节。

美国单方面设定的7月9日这一同日本等国谈判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此前,负责日美关税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已多次赴美 ,与美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但并未取得突破,6月30日再次空手而归 。

日本政府一直坚持将美方所谓“对等关税”和加征的汽车关税 、钢铝关税等捆绑在一起进行谈判,要求美方全面取消这些不合理的关税措施。

日本媒体和专家认为 ,汽车关税是日美贸易谈判的一大难点,美国对进口汽车产品加征25%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巨大。汽车是日本的核心产业,2024年日本输美汽车约137万辆 ,包括零部件在内的出口额共计7.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3日元),占日本对美出口的34% 。

【来源:证券时报;编辑:肖然】

本文来自作者[叶浩迪]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xinwen/202507-16193.html

(43)

文章推荐

  • 严查泄密:稀土禁令后中国多名专家神秘离职,直接就职外国机构?

    根据北京《观察者网》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中国近期要求稀土相关企业上报技术专家名单,以防被外国机构挖角,造成商业机密泄露。这起事件发生在2023年底中国将大量稀土相关技术列入禁止出口名单之后,当时已引发国际关注。如今,这种严查泄密的行为表明,中国对稀土行业的管控,已从资源层面深入到对关键人员

    2025年06月27日
    48
  • 石家庄今日新增16例确诊病例/石家庄今日新增14例本土确诊

    31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16例,各地区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壹〗、首先就是对于一些公共场所要严格进行把控,市民去到一些公共场所的时候必须佩戴口罩,如果没有按规定佩戴口罩的话,那么禁止他进入到公共区域当中,因为这样是对每位公民负责任,因为戴上口罩的时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细菌的传播,减少细菌感染的几

    2025年07月07日
    45
  • 31省份新增确诊28例/31省区市新增确诊28例l

    内蒙古新增28例本土确诊病例,当地的确诊者为何还在不断增加?〖壹〗、因为现在有很多新冠肺炎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加上现在新冠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期比较长。有些人即便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他自己本身也不会有何异常。所以在这期间,他就会跟很多人接触。也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别人。所以如果不做核酸检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

    2025年07月09日
    44
  • 学校有疫情发生吗(学校有疫情发生吗知乎)

    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原因有哪种?1、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间密切接触、通风不良、卫生习惯不佳以及疾病监测与防控措施不到位。首先,学校作为一个封闭的环境,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有大量的密切接触,这增加了结核病传播的机会。2、学校结

    2025年04月25日
    468
  • 恩断义绝!泰国双雄,今天“官宣离婚”!

    今天,泰国出了一个奇观。总理,向副总理下达“最后通牒”。副总理回复:“那就别谈了,分手吧!”首先出招的,是总理佩通坦。昨天下午15点,佩通坦正式向自豪党党首,即泰国现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下达“最后通牒”。为泰党希望将“内政部”收回,自行管理,而用“卫生部”和“一个国务部长”作为交换。并要求自豪党

    2025年06月20日
    47
  • 最新消息称,立陶宛外长已经对媒体确认,立陶宛正式通知联合国

    文/泰山石敢当立陶宛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的通知,这无疑在国际社会引发了不小的震荡。如果说前几天还只是坊间传闻和议会内部的辩论,那么如今一纸正式声明,意味着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就在全球聚光灯下自曝家丑,彻底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至于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背后的逻辑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也

    2025年06月29日
    51
  • 不准中国武力收台!北约称:已做好准备,话音刚落,中方强势表态

    就在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在海牙峰会上大声疾呼,说要为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好准备”之后不到48小时,中国海军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动作。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两艘航空母舰组成了一个双航母编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西太平洋。这个编队的部署很有讲究:一艘航母靠近巴士海峡,另一艘则经过宫古海峡,方向直指关岛

    2025年07月03日
    48
  • 惊!长江洪水来袭,鄂州观音阁被淹!700年“阁坚强”挺住!

    近日,长江洪水的消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鄂州观音阁在洪水中的状况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当看到那汹涌的江水逐渐淹没观音阁的画面,着实令人震惊不已。鄂州观音阁,又称“龙蟠矶寺”,坐落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之上,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它布局精巧,融合了典型的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

    2025年07月04日
    41
  • 上海新增死亡病例11例.上海疫情最新死亡人数?

    上海几号开始封的上海疫情有不同阶段的封控情况。2020年最早于2月10日开始封控,至4月22日解封;2022年较为大规模的封控从3月28日凌晨5时起开始。2020年,根据上海政府官方网站信息,上海疫情最早于2月10日开始封控,此次风控时间长达2个月,到4月22日解封。上海从2022年3月28日开始

    2025年06月20日
    58
  • 媒体拷问西安疫情(西安疫情案例)

    西安问责26名相关责任人,本轮疫情存在哪些管理上的疏忽?比如在前期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管理当中,基层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实可行的制度不愿意执行,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了境外隔离酒店出现专班人员感染,才是让这26人受到严格处理的重要原因。西安问责26名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防疫工作中责任缺失、不

    2025年07月21日
    43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叶浩迪
    叶浩迪 2025年07月03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叶浩迪”!

  • 叶浩迪
    叶浩迪 2025年07月03日

    希望本篇文章《关税突发!特朗普再威胁:30%或35%!》能对你有所帮助!

  • 叶浩迪
    叶浩迪 2025年07月03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叶浩迪
    叶浩迪 2025年07月03日

    本文概览:特朗普再发“关税威胁”。据CCTV国际时讯,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乘机途中对媒体表示,对美日关税谈判前景表达强烈质疑。他将矛头直指日本在“大米”及“汽车贸易”两大领...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