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峰会生变!日韩拒绝出席,李在明和石破茂到底在怕什么?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一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首相石破茂取消出席本周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与日本和新西兰一起组成“印太四伙伴”的韩国和澳大利亚也表示,其领导人不会出席北约峰...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一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透露 ,日本首相石破茂取消出席本周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与日本和新西兰一起组成“印太四伙伴 ”的韩国和澳大利亚也表示,其领导人不会出席北约峰会 。另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特朗普原本希望与“印太四伙伴”举行会议。消息人士称 ,外相岩屋毅代表日本出席此次峰会。

北约峰会生变!日韩拒绝出席,李在明和石破茂到底在怕什么?


北约峰会(资料图)

自2022年以来,日韩两国便在“印太四伙伴”框架下 ,与澳新一同受邀参与北约峰会,成为亚太地区与北约关系最密切的国家 。彼时的岸田文雄与尹锡悦,积极靠拢北约 ,将此作为“价值观外交 ”的象征。然而2025年 ,这一趋势突然转向。韩国以“国内事务繁重与中东局势不稳”为由宣布李在明不参会,日本则表示“鉴于中东安全环境复杂,首相石破茂取消出访行程” 。表面看 ,这是中东紧张局势引发的应对调整;但实质上,却是日韩对当下国际政治气候 、对美关系以及中俄态度的综合权衡结果。

这两国的领导人本来期望在G7会议上与特朗普会面,讨论关税问题 ,但被特朗普以中东局势为由爽约。石破茂虽然和特朗普见面了,但是关税也没谈成,还被特朗普指责了一番 。另外特朗普还要求重审英澳“AUKUS ”计划 ,澳大利亚内部对美国感到不满 。这三国还均被美国要求增加国防预算,尽管不是成员国,但去了也是被美国施压 ,以满足美国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选择不前往峰会。

而随着日韩领导人纷纷缺席北约峰会,此前美国雄心勃勃要建立的亚太版北约计划 ,大概也要因此泡汤了 。拜登政府时期 ,美国曾和时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以及日本方面达成共识,要把北约的势力范围延伸亚洲,当时有关方面还达成共识 ,2024年设立北约驻东京办事处,但是随着美国政府和北约秘书长人选的更迭,这一计划也无疾而终 ,现任北约秘书长吕特上台之后,再也没有提到亚太版北约计划了。

北约峰会生变!日韩拒绝出席,李在明和石破茂到底在怕什么?


特朗普(资料图)

今年的北约峰会 ,局面很可能会很混乱。为什么这么说呢?自打特朗普就任以来,他就坚持施压欧洲,导致美欧之间的分歧浮出水面 ,这一点尤其反映在美欧对俄乌问题的态度上 。在这样的时刻,欧洲特别是欧盟内部呈现出两种倾向:第一种,尽管美欧之间分歧巨大 ,但考虑到欧洲防务高度依赖美国 ,加上俄乌局势严峻,因此可以对美做出一定让步,只求稳固美欧关系;第二种 ,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加强欧洲自主防御能力,降低对美依赖。

甚至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把话挑明了 ,这一次的北约峰会“完全是为了安抚美国”,因为上一次特朗普在G7峰会期间提前离场,盟友们都感到不安 ,因此这次峰会议程将由美国最喜欢的话题国防开支主导。但是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欧洲各国本就不富裕的财政雪上加霜,进而损害普通民众的福利 ,这一套逻辑几乎欧洲人人都有共识 。

北约峰会生变!日韩拒绝出席,李在明和石破茂到底在怕什么?


日本首相(资料图)

日韩应当对世界形势有个清楚的判断,那就是跟着美国就得遭罪。俄乌冲突、印巴冲突、伊以冲突 ,一个接一个地打响 ,现在欧洲是吃了大亏,而东亚这面风景独好,日韩根本没有任何危险。在这个状态之下 ,他们为什么非要死气白咧地往北约那凑,到时候不但得多花钱,说不准还有兵祸之灾 ,那又何必呢?尤其是北约自己,将来整不好还都得闹分裂呢 。

本文来自作者[孤蝶]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wiki/202506-13718.html

(10)

文章推荐

  • 北京哪个区疫情(北京哪个区疫情厉害)

    北京哪个区的疫情最严重1、北京朝阳区是北京市疫情最严重的区。今天北京市新增本土病例1431例,朝阳区就437例,全市最多的区。2、朝阳。北京,简称“京”,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9月29日,该地的朝阳区最严重,

    2025年04月25日
    153
  • 美以噩梦来了!就一枚,以色列全力拦截失败,以伊天空已对等开放

    以色列那套防御系统彻底傻眼了。1600公里外飞来一发导弹,直接把三道防线全给突破了,就像纸糊的一样。这次伊朗没搞什么铺天盖地的攻击,就发了一枚导弹打到贝尔谢巴市,专门测试以色列的防御到底行不行。“结果证明,以色列的导弹拦截系统虽然醒着,但成了一堆废铁。“这发导弹不是普通货色,搭载了集束炸弹。导弹飞到

    2025年06月23日
    12
  • 又一汽车巨头崩盘!8年亏损1099亿,负债达近 600亿,金主割肉退场

    8年累计亏损1099亿,市值蒸发90%,资产负债率更是飙升到92.55%,谁能想到曾经一度被誉为“中国特斯拉”的知名车企,如今竟向悬崖边悄然逼近。取材于网络更有甚者,这一汽车巨头的崩盘让背后的金主纷纷撤资,公司也进入大规模裁员状态,总体裁员比例占到了10%左右,其中极个别地区裁员比例高达50%。它为

    2025年06月24日
    12
  • 特朗普怎么都没料到:他宣布停火后,伊朗国内马上出现两大新情况

    美当地时间6月23日,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吸引人眼球的文案,他在其中声称以伊两国已经同意全面停火,语气之肯定不容人质疑。虽然各方很是好奇,为何停火协议不是由交战双方发布,但还是被他所讲的内容吸引。据他称,伊方会在美当地时间6月24日,率先停火12个小时。之后以方会继续停火12个小时

    2025年06月26日
    14
  • 高志凯:如果特朗普来参加九三阅兵,对他本人和中美关系都是好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高志凯】我们即将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役中,中国和美国是盟友,我们肩并肩一起做出了努力,最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对于美国人来说,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日本对珍珠港进行了狂轰滥炸、突然袭击以后才开始,所以也

    2025年06月28日
    9
  • 她一生 “风流成性、老少通吃”,撩汉无数,如今56岁现状怎么样?

    年轻时候的许晴,绝对是外人眼中妥妥的女神了。不仅有着相当突出的美貌,身材也是绝对的数一数二。本以为有着这种优势的许晴,未来想要在圈子里站稳脚跟不是一件难事。可现在来看,会发现她拍戏的频率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似乎不是很注意娱乐圈中的事业一样。不少观众看来,这一切或许也和她年轻时候的“风流成性”有关。年

    2025年06月29日
    6
  • 宋佳“山花烂漫”背后:85花们的“张桂梅”在哪里?

    宋佳手捧白玉兰奖杯,声音坚定而清晰:“我们站在这里,不是因为年轻漂亮,不是因为平衡了事业家庭,也不是因为穿了新季的漂亮衣服,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有能力成就一部作品、一个角色。”这份获奖感言,是对演员价值的正名,也像一束强光,照亮了杨幂、赵丽颖、刘亦菲、唐嫣等一线“85花”们面临的共同窘境:当流

    2025年07月01日
    7
  • 这次疫情怎么评(评价疫情)

    关于疫情作文的评语怎么写1、本文围绕……这一中心组织材料,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不失一篇成功之作。本文在故事情节上或许并无特别之吸引人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较好地刻画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语言生动丰富,生活气息浓,起到了良好的表情

    2025年04月23日
    153
  • 呼和浩特疫情最新消息/呼和浩特疫情情况

    2021年呼市疫情是什么时候根据公开信息,2021年呼市疫情的发生时间如下:2021年10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通报本土确诊病例1例,在二连浩特市。2021年10月23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报告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Ⅲ级预警信息。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1年10月23日

    2025年06月15日
    22
  • 济南市疫情最新消息.济南市疫情报告?

    山东省济南市疫情解封了吗济南没有封城,官方没有发布关于封城的消息,希望大家不要信谣传谣。据疫情最新消息,时间截止2022年11月22日,济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病例304例,高风险地区214个。山东济南近来疫情形势非常严重,短时间内很难解封,具体解封时间建议大家以官方消息为准。明

    2025年06月16日
    1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孤蝶
    孤蝶 2025年06月2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孤蝶”!

  • 孤蝶
    孤蝶 2025年06月28日

    希望本篇文章《北约峰会生变!日韩拒绝出席,李在明和石破茂到底在怕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 孤蝶
    孤蝶 2025年06月2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孤蝶
    孤蝶 2025年06月28日

    本文概览: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一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首相石破茂取消出席本周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与日本和新西兰一起组成“印太四伙伴”的韩国和澳大利亚也表示,其领导人不会出席北约峰...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