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动人生》新书发布暨张耀庭追思会说起
2025年5月29日,《“武 ”动人生》新书发布暨张耀庭追思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八卦掌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遗八卦掌传承人李秀人以娴熟的主持风格亮相 ,其身份之多元与成就之深厚引发关注 。
李秀人主持《“武”动人生》新书发布暨张耀庭追思会
次日,少林与太极杂志社原总编辑、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首席顾问赵国华,频道特约撰稿人徐贺鹏受邀参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北街北京八卦掌博物馆 ,深入走访李秀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八卦掌文化的坚守与担当。
宁明义 、邹磊、李秀人、赵国华 、徐贺鹏
北京八卦掌博物馆创建人、馆长李秀人携弟子静候栏目组,并由衷的对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武观天下|走访武林系列》栏目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李秀人带领赵国华一行参观并详细讲解八卦掌博物馆展物的来龙去脉及历史意义 。
李秀人讲解八卦掌博物馆历史
八卦掌:百年内家拳的武学瑰宝
八十年代,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对中国现存的拳种进行挖掘整理。确定“源流有序 ,拳理明晰,自成体系,风格独特”的拳种129个 ,八卦掌是其中之一。八卦掌历来被武林称为三大内家拳,自董海川于清中叶在北京首传八卦掌至今,不足二百年 。二百年来 ,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传人前仆后继、承前启后。出于对传统武术的热爱和坚守,不断完善 、研习和传承,为后学留下了一份宝贵丰富的武术文化遗产。
董海川画像
为了使这份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为文化兴国、强国做出贡献 ,八卦掌三世门人李子鸣先生之女李秀人带领传人和企业团队凭借一己之力于2013年创建北京八卦掌博物馆,并竭力坚守,无偿向全社会开放 ,以实际行动践行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家国情怀 。
八卦掌,始称“转掌 ”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 ,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一个晚成的拳术。八卦掌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要特点,运动轨迹暗合《周易》八卦方位,故得名八卦掌。
八卦掌以易经阴阳变化之理阐释拳理 ,融道家吐纳导引与武功相结合,以掌法变换为主要技击手法,以步法变换为主要运动形式 。意领身随 ,随走随变,身体起伏圆转,拧裹钻翻,掌如穿梭 ,旋转变化,敏捷多变,有“形如游龙 ,视如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之说。并以掌法卓绝 ,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而享誉武林。八卦掌有单练套路及对练、单操 、散手等形式,器械有刀、枪、剑 、杆、戟等 ,还有独门兵器鸡爪阴阳锐、风火轮、判官笔等。
八卦掌博物馆展列品
八卦掌其显著的健身防身作用,特有的美学价值和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 。董海川因材施教 ,授徒甚广,且二代弟子大多带艺投师,从而使八卦掌呈现出不同风格流派,在北京影响较大 ,习练者众多的主要是尹式 、程式、梁式、樊式 、刘式等。
八卦掌博物馆一角
八卦掌以北京为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流传至全国各地并传播到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经历代先辈不断总结完善 ,形成了目前内容丰富,内外功法、技法、理论较为完整的武学体系。1949年后,八卦掌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2008年6月7日 ,八卦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北京设有60余处辅导站。
李子鸣:承前启后的八卦掌宗师
李子鸣(1902年-1993年),名镛 ,字子鸣,河北省冀县人。曾任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顾问 ,八卦掌研究会首任会长 。
李子鸣练八卦掌中独门兵器照
李子鸣于1921年带艺拜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蒲为师,研习八卦掌。他博览了不同流派的技法,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各家之长 ,与师兄郭古民一道完善了梁振蒲承传的八卦掌体系,培养出了一批著名拳师和名手。他还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编著出版和刊刻了《董海川转掌》 、《梁振蒲八卦掌》、《八卦掌悟通》等十多种专著 ,为武术技术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
李子鸣练八卦掌
李子鸣在年逾古稀后,不辞艰辛,竭力奔忙 ,联络同好,牵头挖寻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师墓碑,迁建董海川先师陵墓。创建八卦掌研究会 ,主办《会刊》,开设八卦掌辅导站,开展与海外同仁的交流。李子鸣年过八旬后 ,还无私地向北京市武术队、体育院校师生及各界武术爱好者传授技艺 。还应邀到日本 、新加坡等国讲学,向慕名前来求教的美国、日本、韩国 、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武术爱好者传授拳技。
李子鸣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致力于继承、整理、研究和推广中华武术,是八卦掌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同时也为李秀人传承事业奠定根基。八卦掌合影老照片
在八卦掌众多传承人中,韩慕侠可谓名震武林,其弟子中就有一位闻名中外的大人物 ,那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韩慕侠
韩慕侠(1877—1947年),原名韩金镛,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 。曾先后随张占魁 、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 ,编采百家而独具一帜。
李俊峰饰演东方旭
1918年,韩慕侠在北京六国饭店击败俄国人康尔泰,自此名扬四海 ,电影《武林志》中的东方旭就是以韩慕侠为原型创作的。
周恩来在上学期间拜在韩慕侠门下,跟随韩慕侠习武三年,基本功非常扎实 。他的警卫员孙吉树曾回忆说:“周总理的八卦掌功夫很深 ,警卫班练擒拿格斗时,总理常给我们矫正动作,高兴时还会打一趟八卦掌。”
李俊峰、戈春艳二位老师当年拍摄《武林志》均向李子鸣先生请教,上图是李子鸣先生写给戈春艳的亲笔信 ,廖廖数语道出拳术要诀真缔
李俊峰(右一)、戈春艳(左一)二位老师2024年在八卦掌博物馆参观
功夫巨星李连杰也曾学习过八卦掌,那时李连杰还在什刹海体校上学期间,电影《少林寺》拍摄前期 ,李连杰就遍访名师,其中就有李子鸣指导李连杰练习八卦掌。
李连杰跟李子鸣老师学习八卦掌
李秀人:一件事一辈子的文化坚守
李秀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八卦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八卦掌第四世传承人 、北京八卦掌博物馆创建人、馆长 。著有《中华武术三字经》、《细读中华武术三字经》 、《八卦掌》等。北京八卦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武术主题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国家级非遗文物。
李秀人练拳照
李秀人早年在企业从事高管,后又从商 ,60岁时出版散文集《柿树荫下》,诗集《若水流芳》等,记录人生感悟与创业历程 。其名“李秀仁 ”是父亲李子鸣取自“仁义”之训 ,虽身份证登记为“李秀人”,但签名仍用原名,以示传承初心。李秀人展演八卦掌中独门兵器
李秀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李子鸣是八卦掌第三代传人 ,深得八卦掌的精髓。李秀人自幼便与八卦掌结下不解之缘,从小耳语目染,深受影响 。习练八卦掌 ,强身健体,伴随着成长与学习,李秀人越发能体会到八卦掌的博大精深。在掌法变换、步法走转等基本动作的揣摩和练习过程中 ,她感悟到八卦掌动静结合、阴阳转换 、刚柔并济和虚实相生的妙处,它融合了哲学、兵法、美学 、中医养生等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 ,更是对宇宙、对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20岁的李秀人
李秀人在学习八卦掌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1994年,她参与《八卦掌教程》的拍摄工作 ,通过这次拍摄,为八卦掌的基本技法和理论知识的直观呈现,以及八卦掌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 ,李秀人又应邀为《燕京武术》做八卦掌动作示范,为武术丛书的出版贡献了一份力量,也进一步促进了八卦掌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播。
王家卫(右一)导演和李秀人姊妹合影留念
此后 ,在2012年和2014年的国际武术邀请赛中,李秀人分别在女子八卦掌及器械两个项目中荣获第一名。2013年,李秀人还担任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的八卦掌顾问 。在电影拍摄前期 ,她为王家卫导演提供了一些关于八卦掌的专业建议和帮助,并陪同拜访了八卦掌名家,使得八卦掌在这部经典的功夫电影中得以精彩呈现。这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八卦掌这一传统武术 ,也为八卦掌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教材创新:创作《中华武术三字经》
在深入探究八卦掌的过程中,李秀人深切感受到,尽管八卦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但在现代社会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20 多年前,街头时常可见家长们匆忙带着身着跆拳道服的孩子进出训练馆。这一幕让她心生感慨:中华传统武术传承数千年,是国之瑰宝,为何习练者却寥寥无几?
自那时起 ,李秀人便身体力行,积极宣传、弘扬与传承传统武术,而创作《中华武术三字经》正是这一计划的重要一环。2020 年 ,李秀人将多年习武心得凝练成文,以三字经的形式创作了《中华武术三字经》 。短短四百句,便涵盖了武术的起源 、发展、拳械、拳种 、武德及武术精神等诸多内容。《中华武术三字经》创作难度极大 ,历经 30 余次精心修改,才最终成稿。
完成《中华武术三字经》后,李秀人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又创作了姊妹篇《细读中华武术三字经》 。它是对前者的深度拓展与升华,详细介绍了众多武术故事。全书共 99 集,涉及近 600 位历史人物、近 100 种兵书以及 110 多个拳种 ,篇幅达 20 余万字。创作时,李秀人始终秉持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原则,力求让不同年龄段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领略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创建博物馆:无偿开放,践行家国情怀
2015年 ,李秀人成为北京市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卦掌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深感弘扬与传承八卦掌使命之重 。李秀人表示:这既是家族前辈对我的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我的责任 ,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自2013年至今,倾注12年心血创建北京八卦掌博物馆,无偿向社会开放。于2024年使其成为北京市首批类博物馆挂牌单位 ,亦是北京首家武术主题博物馆 。她率团队遍访各地传承人,搜集大师兵器、衣物、手稿等珍贵文物。馆内藏有董海川手稿 、李子鸣遗物及八卦掌历史文献,成为研究传统武术的重要基地。通过流派展示、互动体验区及专业教练指导 ,生动呈现八卦掌历史脉络与技艺精髓 。李秀人赠书赵国华《柿树阴下》
博物馆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与培训活动,培育新生传承力量。同年,李秀人创立北京巾帼荟国际武术文化中心 ,致力推动双平台联动,让传统武术焕发新生,践行"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传承使命,构筑中华武术文化地标。她坦言:“别人不屑做的小事 ,我坚持了12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 ”
未来规划:进校园、出文创 、育新苗,整理父辈资料 ,续写武学篇章
李秀人已获多所学校邀请,计划将八卦掌纳入青少年体育课程。开发八卦掌主题文创产品,融合武术与艺术。严守收徒标准 ,坚持传统拜师礼,培养弟子数百人 。
李秀人透露,下一步将整理出版李子鸣遗留的历史文献 ,并计划联络河南漯河八卦掌传承基地,为八卦掌传承贡献力量。她以“有容乃大、善小乐为”为座右铭,直言:“无论多难 ,都会坚持下去。”李秀人带领体验八卦掌魅力
如今70余岁的李秀人,打起拳来仍身法矫健、掌风凌厉。她表示:“八卦掌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基因 。我的使命,就是让它活在当下 ,走向未来。 ”您瞧,中国武术不正是有了向李秀人这样终其一生执着于一件事的匠人精神,才焕发活力与希望的吗?
作为全国唯一的武术专业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华武术的博大内涵。最后,赵国华就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与李秀人在深化合作方面达成共识 ,期待未来有更多可能 。当现代传媒遇到古老武学,碰撞出的火花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助力八卦掌再创新高 ,点亮大江南北。
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以“传播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以《武观天下|走访武林系列》为载体 ,持续挖掘武术背后的精神内核,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武观天下|走访武林》系列节目已深度报道多位武术名家,成为业界标杆 。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李秀人口述、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世界频道专访实录 、北京八卦掌博物馆历史文献等)
图文编辑:徐贺鹏
本文来自作者[涵凝]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wiki/202506-1310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涵凝”!
希望本篇文章《武观天下|走访武林系列之北京八卦掌博物馆守护人李秀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从《“武”动人生》新书发布暨张耀庭追思会说起2025年5月29日,《“武”动人生》新书发布暨张耀庭追思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八卦掌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遗八卦掌传承人李秀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