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金鸡奖落幕了。仿佛是一块石头落水,给近日宛如死水的国产电影,溅起不少水花,引起连连争议——最佳女主,宋佳和咏梅,到底谁更胜一筹?最佳女配,钟楚曦饰演的小叶,足够打败蒋勤勤、惠英...

金鸡奖落幕了。


仿佛是一块石头落水,给近日宛如死水的国产电影 ,溅起不少水花,引起连连争议——


最佳女主,宋佳和咏梅 ,到底谁更胜一筹?


最佳女配,钟楚曦饰演的小叶,足够打败蒋勤勤、惠英红了吗?


最佳导演 ,居然是陈思诚与戴墨杀出重围?


最佳美术片《哪吒2》,导演饺子没有到场,这是不是在无声抗议?


归根结底 ,都是在问:“颁奖公平吗?有没有幕后操作?Ta配不配得这个奖?”


几乎每一次大型颁奖礼,都会出现类似的争议,不同观众都会有不同的心头好。


并且 ,难以说服彼此 。


相比起这些 ,Sir更关心一个场外争议。


在颁奖礼后的圆桌对谈上,邵艺辉抽中了陈思诚的提问:“有无兴趣挑战一部男性作品? ”


邵艺辉的回应十分巧妙:


“我觉得电影不分男性女性,因为任何电影都有男性女性 ,而且我电影里的男性尤其出彩,我们的男配提名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配上陈思诚一脸被噎住的表情 ,以及邵艺辉前面的吐槽“你这个字应该练一练啊”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不少网友大呼过瘾:邵艺辉怼得好,陈思诚大翻车。


又被归纳成一场“性别战争 ”——


女性创作者打败“男老登”。


仅仅如此吗?


邵艺辉与陈思诚 ,当下势头正猛的两大新生代导演,他们分别所代表的,并非只是女性与男性的视野之争 。


更是一种新与旧 、先锋与传统的电影力量之争。



01

邵艺辉 ,赢在性别?


先恭喜《好东西》成为本届金鸡奖最大赢家。


斩获最佳女主、女配和最佳故事片,成为当晚获奖最多的作品 。


而邵艺辉,继《爱情神话》拿下最佳编剧、剪辑和录音后 ,再次满载而归。


可以说是近几年金鸡奖运最好的新人导演 ,没有之一。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她赢在哪?


许多人想起《好东西》,第一印象就是女性 ,顾名思义,“好东西”就是“女子东西 ” 。


这样的想法当然没错 。


但是呢?


相对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说,邵艺辉的与众不同 ,不在于她打了性别这张牌,更在于她做到了大部分电影人想做,但在当下的环境里有心无力 ,或是无能为力的事——


用电影为未来造梦,并让观众为这个梦境买单。


这放在以前的电影市场,不难。


有《战狼》这样“犯我者虽远必诛”的爱国大片 ,有爱拼才会赢的《中国合伙人》 、有相信小人物力量的《我不是药神》,还有屡次救市,让人们对未来与科技充满憧憬的好莱坞作品 ,比如《阿凡达》、漫威系列 。


可现在。


肉眼可见的票房冠军 ,都被一个个下沉到现实,现实到破防的题材取代:


反诈、反内卷 、反恋爱脑……


主打一个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只有邵艺辉 。


她还在相信,并用自己的相信,创造出一所轻盈灵动的“艺辉实验小学”。


《好东西》的三女家庭 ,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技术和人力便捷的今天,女性能自己搬家、通下水道、换电灯泡;


她们不被传统的性别符号绑架,不穿高跟鞋 ,抽烟 、打鼓,不做“淑女 ”;


她们能自由地谈论月经和卫生巾。


哪怕谈恋爱,生活也不以男性为重心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再往上走。


邵艺辉在作品中更多的,是赋予“你”自由。


这个“你” ,指的是一群受众画像分明,渴望脱离传统,独立自主的年轻群体(80-00后) 。


在她为他们创造的世界里——


女人可以是不够完美的母亲 ,恋爱脑不用被批判,小孩是参透世间万物的巨人。


怯场退出没关系,只做观众没关系 ,只要你正直勇敢,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都没关系。


这个“梦 ”几乎被她宣之于口:


如果觉得现在的游戏不好玩,那就不玩 。


让我们去建立一个新的游戏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影后宋佳 ,在采访中这样描述与邵艺辉合作的感受:


“原来这个时代年轻的创作者是这样创作的 ”;


“我不想活在习惯里,我不想让这个东西束缚我,要拥抱一些新的东西 ,过滤和重启一下。”


相比女性。


如果非要给邵艺辉一个标签,Sir觉得其实是“新” 。


她是一个求新的创作者,也是一个求新的活人。


她会点赞风口浪尖的吴柳芳、在微博呼吁重视卫生巾质量、访问中坦言自己肚子不舒服想拉稀 ,问易烊千玺想不想搞对象。


她拒绝加班和996——


《爱情神话》和《好东西》都是八小时工作制,甚至提前收工完成的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 来源:新浪电影


可以说。


邵艺辉作为创作者 ,更多的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年轻影人,一个年轻女性,一个九零后所在意的东西 ,从里到外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面去。


她说自己还想为中国电影奋斗100年 。


她为登上领奖台的宋佳欢呼,为自己笔下的铁梅欢呼。


宋佳在台上发表感言,镜头一转 ,拍到邵艺辉在台下开心的像个孩子 ,与正襟危坐的颁奖典礼简直不是一个画风。


她是真的轻盈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02

陈思诚,成了输家?


在邵艺辉的轻盈面前 ,陈思诚似乎落败了。


但事实上呢?


陈思诚并非是输家,他同样也是赢家。


奖项,拿下了金鸡最佳导演奖 。


票房 ,中国影史首位百亿票房导演 。


一手打造“唐探IP ”,建立起“陈思诚宇宙”,当监制扶持不少新导演 ,多次炮制出商业爆款,连同“陈思诚”三个字,已经成为国产电影的招牌之一。


是的 ,一个极其有意思的“陈思诚现象 ”——


大众一边骂他,一边为他买单。


就像近年来对他的一个称呼,“产品经理” ,固然有讽刺的意味 ,但也不失为一种心悦诚服——


陈思诚,懂行业,懂市场 ,懂观众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当然,这并非是说邵艺辉不懂行业 、市场与观众。


只是他俩的“懂” ,他俩的手执导筒,是走向不同的道路 、不同的方向——


邵艺辉在向上造梦,陈思诚在下沉复刻。


“下沉 ” ,似乎天然处于鄙视链的低端,其实也并非如此,只是往往意味着理解门槛更低、内容表达更为直白、人群触达更为广泛 。


典型案例 ,陈思诚监制的《消失的她》。


素材,取自真实案例,“杀妻骗保案”;话题 ,富家女与凤凰男 、女性互助与反杀;情绪 ,浓烈而直白,“杀渣男”。


口号,更是足够响亮 ,“治好恋爱脑 ”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乃至于在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衍生出连续剧 ,掀起戏里戏外的互动狂欢——


“看完电影,女朋友消失了。”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 视频号博主:已发送给小刷。女友看完《消失的她》后直接“消失”


电影算不算“好 ” ,各人有各人的答案 。


可无法否认的是,谁都能看懂,谁都能参与一把。(嗯即使你是单身狗 ,也能看完之后获得安慰,“没有刁民要害朕 ”。)


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陈思诚所说的,自己将影片定位于下沉市场:普通百姓 。

我该怎么说 ,我内心做了一些斗争 ,但我还是要积极地去面对,去解决,公司有那么多人看着你 ,有那么多人需要生活,需要往前走,只能自我消化 ,然后尽量还是去拍一些商业性强的、老百姓能认可的电影 。你不就是卖电影的吗?——《陈思诚 谁会真的在意我是谁》


以及戴墨(《唐探1900》导演之一)对陈思诚的形容:

“他不是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的那个人。”在戴墨看来,与其说陈思诚掌握了流量密码,不如说他习惯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 ,坐在观众席里观察,“他就是懂观众,他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东西”。——《陈思诚 谁会真的在意我是谁》


他能站在观众角度看问题之外 。


更重要的 ,是他懂得从过往的影片中吸取经验——


就像2015年《唐人街探案》横空出世,打响国产推理IP的一炮。


可不难发现,组成的元素 ,其实算不上“创新 ” ,甚至是浓浓的港片遗风:


拳头+枕头+无厘头。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这一套 ,陈思诚沿用至今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 最大变化应该是从消费女色到消费男色


当然 ,这并非意味着陈思诚没有追求。


他也有。


就像他之前的那部《解密》,你可以看得出陈思诚也是有着一定的艺术追求的(成不成功另说) 。


甚至到了很多人“看不懂”的程度。


但你发现了没有?


不管是他复刻 、叠加与重置过往经验——


叠加类型电影的成功元素,叠加切合当下的社会议题与大众情绪 ,从而生成强类型化的“陈思诚模式”。


还是被戏称为“中国诺兰 ”,拍出《解密》这样的电影 。


其实,陈思诚的创作 ,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这个答案就是“传统工业”。


陈思诚所信奉的,其实是“过往经验”的力量 。


所以你可以在他的“宇宙 ”里看到各种类型元素的混搭,也可以在他的电影中看到许多既有影片的影子 ,这都是他的思维决定的 。


“非原创”选手?


Sir倒是觉得 ,就像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的“类型片能不能救市”,如果把既有的工业标准做好,把类型本身做扎实 ,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毕竟只有更多的人走进影院,中国电影才有未来的可能。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 。


我们走进电影院,除了想看点新东西 ,也想有一种“不出错的安全感 ”。


这种“安全感”的消失,也是人们减少走进影院的原因之一。



03

中国电影的胜利

不是男或女的胜利


所以,Sir看完网上许多关于颁奖礼的评价后 ,最不理解的一种言论就是——


“造神邵艺辉”和“打倒陈思诚 ” 。


为什么?


不仅因为喜欢就盲从谁,不喜欢就搞掉谁,不该是一个健康的市场所发出的声音。


更重要的在于 ,这两个人之间的对决,根本就不是两个性别之间的对决。


而是创新与传统之间的碰撞 。


邵艺辉的作品完全脱离了类型化——


从《爱情神话》到《好东西》,没人能猜到她的下一部会是什么样 ,会用什么做主题 ,因为她始终不懈地在进行新尝试。


而陈思诚致力于将类型化做到极致——


翻拍也好,重复也好。


只要能卖出去,就已经打败了当下电影市场95%的商业片成绩 。


所以 ,陈思诚问邵艺辉的那句话,是在于他不喜欢女性作品吗?


不。


他问的不是“你有没有兴趣拍男性电影 ”——


而是“你会不会拍已经被历史验证过的,这个圈子大部分人会选择的传统类型作品”。


这里面看似好坏分明 。


就像在我们这一百多年的经验里 ,一直把“新”的等同于“好 ”的,许多人下意识也就觉得,邵艺辉的“新”自然赢下了陈思诚的“旧” 。


但实际上 ,它们之间却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对错。


甚至,都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


说到这里,Sir想到了一部大部分人不会想到的电影 ,《七月与安生》 。


片里的两个主角,似乎可以用来说清邵艺辉和陈思诚的选择——


七月就像陈思诚。


她是按部就班的,循规蹈矩的 ,只敢跟着老师和父母给的路走的。


她见证了前人的经验 ,她复刻经验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当“成功 ”和“好”的标准已经被设定完毕时。


如果不沿袭这条路,就势必会承担一些代价 ,比如不被社会买账,不被他人喜欢,不受主流欢迎……


而七月不想承担这个代价。


怎么讨大人欢心 这个我最擅长了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	,咋还是她跟他?


而安生呢,当然就很“邵艺辉” 。


对比之下,她是自由的 ,不羁的,随心所欲的。


想干嘛就干嘛,不受规矩束缚 ,没有人们期待中的“女孩儿样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片中更有这样一幕 。


安生的随心所欲与自洽 ,引起了七月的较劲——


你为什么不受控 ,为什么不对传统买账。


一场短短的餐桌戏。


其实是两个人在争抢(维护)自己所走路线的主导权 。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两个人分开看完全没有问题 。


但《七月与安生》 ,一部男导演拍的女性电影,一部拿下金马双黄蛋的电影,它从一开始就讲的不是两个女性的一面 ,而是一个主角性别为女的,人的两面。


七月是守旧的,传统的 ,老派的;


安生是自由的,放飞的,勇敢的。


但结局却告诉你——


任何人和事物的特质都不是单一的 。


任何一种褒贬 ,都没办法脱离与之相对的一方而存在。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


所以 ,拿下最佳导演的陈思诚 ,和当晚最大的赢家邵艺辉。


任何一方在舆论上争赢了 。


胜利也与他们所代表的性别,乃至基于性别属性所创造出来的作品,没有多少助益。


因为电影之争 ,胜利不属于任何男性或女性。


电影之争的重点,永远是“争”本身 。


争议和争论,是创作者进步的动力 ,而鼓励争议,也是一个对好作品与好票房怀有希望的市场应该做到的基本。


就拿这一次的金鸡来说——


不论是票房亚军和压中大盘喜好的《唐探》,还是讲述女性投票权、女性打破传统的《还有明天》《破·地狱》 ,他们都得到了主流奖项的加冕,这就是一种对电影市场多元化的肯定。


不管传统,商业 ,男性 。


还是前卫,表达,女性。


任何一种电影元素 ,乃至不包括其中 ,亟待参与和上桌的元素,都是如此。


奖项不代表胜利 。


因为胜利属于一场战役的结算,而中国电影还走在漫长而坚定的路上 。


邵艺辉和陈思诚。


如果非要将他们看做是一种对立 ,那么Sir希望这个对立永远没有你死我活,孰高孰低。


因为只要他们还在争,还在为各自的创作与表达阵营发声 。


真正的胜利就还属于中国电影。


这才是一场金鸡奖的意义 ,影人圆桌会谈的意义,以及任何一场电影盛事的意义。


爱电影,就该放眼更大的未来 。


而不是将一个盖棺定论的胜利 ,给予任何一个抱有压倒对方之心的个体。


另外,希望金鸡奖带好头。


从下一届开始,别再用“处女作”这个称谓了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作者[友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life/202511-58882.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2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友菱”!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本周内娱最爆的瓜,咋还是她跟他?》能对你有所帮助!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2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20日

    本文概览:金鸡奖落幕了。仿佛是一块石头落水,给近日宛如死水的国产电影,溅起不少水花,引起连连争议——最佳女主,宋佳和咏梅,到底谁更胜一筹?最佳女配,钟楚曦饰演的小叶,足够打败蒋勤勤、惠英...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