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第一次看完《女孩》,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作为一个当妈的人,我很难理解电影里小丽的妈妈,我觉得她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没有爱。三天之后,我把这个问题提...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第一次看完《女孩》,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作为一个当妈的人 ,我很难理解电影里小丽的妈妈,我觉得她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没有爱。

三天之后,我把这个问题提给导演舒淇 ,她的回答还是没法让我释怀,“我妈妈那个年纪的人,好像都不太会表达爱和关怀 。”

这是一个现在不太常见的文娱采访现场。在两天时间里 ,舒淇一共要接受18家媒体的轮番专访,她身着蓝白格府绸上衣、蓝色牛仔裤和细高跟鞋的访谈形象,在近期已频繁地出现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 ,就像《女孩》的监制叶如芬所说,“舒淇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号召力 ”。更给这部电影加分的是,9月26日 ,首次执导电影的舒淇因《女孩》拿下了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我们被安排在了第一天比较靠前的位置 ,在采访前,工作人员建议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前面所有人都问这部片子是不是她的个人成长经历,问侯孝贤导演对她的帮助。她不是不想回答 ,是大家问得太重复了。”

但这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她出身于一个并不那么幸福的家庭,这让她在十五六岁正值叛逆时,选择了离家出去闯荡。如今她已经在香港 、台湾和内地的电影界摸爬滚打三十多年 ,是拿过各种最佳女演员奖的好演员,也是很多观众心目中的“女神”。现在她自编自导了一部获奖电影,讲述童年和家庭 ,谁都想在这部片子里找寻她个人的身影 。

记者|吴丽玮

直面真实

舒淇一点不避讳谈小时候父母对她的苛责,重男轻女,甚至是殴打和恐惧阴影。

“电影里衣柜的戏其实是特别恐怖的。 ”舒淇写女主角林小丽总是躲在衣柜里 ,窝在里面睡到天亮才敢出来,“小朋友以为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以为躲在暗处就不会被发现 。但因为你害怕 ,你会打开五感 ,尤其听觉是特别灵敏的 。”舒淇看似平静地对我们说道,“我可以知道我爸上的是哪一层楼梯,当那个声音越来越接近 ,内心的恐惧是越来越大的。虽然那是一个衣柜,但是是塑料布做的,他很快就可以冲过来掐住你的脖子。”舒淇告诉我们 ,小时候的恐惧感似乎已经嵌入了她的潜意识,“可能就是因为我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我一直都很怕待在密闭的空间 。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	,成为“最佳导演”

《时代我》采访片段

尽管舒淇说“所有人都知道我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所以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但在叶如芬看来 ,暴露自己原生家庭的痛,这无论对于谁都是一件很勇敢的事,“很多新导演第一部片子都是拍自身的故事 ,但她愿意这样拍 ,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叶如芬是台湾特别资深的电影监制,跟很多优秀的新导演合作过,相比之下 ,舒淇仍然是其中最讲究真实的一位。“有些导演不会去管道具的情况,但她要把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看一遍,母女在家里吃的是什么菜 ,要不要吃荷包蛋,饭是热的还是冷的,油烟机上要挂着多少油 ,她全都要管,觉得所有的地方都像是这家人吃饭的样子才行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女孩》剧照

叶如芬说 ,这部片子设定在了1988年,很多场景要一直往台湾南部去找,走到比较偏远的地方才略微有点当年的样子。“我们在基隆拍港口 ,船坞上面有铁架子 ,就是她拿着老照片考据来的。其实我们原本已经做得非常还原了,但她还是一点一点修正 。我问她,‘你的眼睛是鹰眼吗?观众怎么可能看到这么细的地方。’但她就是一点都不肯妥协。 ”

“这是一种电影创作的精神 ,我觉得也是侯导给她的影响,因为侯导就是这样拍片的 。 ”叶如芬评价道。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上图:《女孩》剧照;下图:《千禧曼波》剧照

2000年 ,侯孝贤邀请当时正在香港发展的舒淇回到台湾拍摄电影《千禧曼波》。“当时我们对千禧年既有期待又有恐惧,电影要从胶片转入数码时代了,这让我们觉得很陌生 。”资深摄影师李屏宾跟导演侯孝贤是多年的合作伙伴 ,他向我回忆道,《千禧曼波》跟侯孝贤以往的电影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他以前拍摄的都是一些乡土气息很浓的艺术片 ,在千禧年前后,他感觉时代变了,他想拍年轻人的世界 。 ”李屏宾说 ,因此侯孝贤期待找到一位样貌时尚 ,看起来比较有社会经验的女演员,于是选择了舒淇,“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尝试 ,但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当时也不知道。”

“可以说,舒淇是遇到侯导之后演技才开始成熟的。”同样跟侯孝贤合作多年的资深剪辑师廖庆松向我回忆道 ,“香港电影是分镜拍,一个镜头只要20秒、30秒,演员永远演的是一个片段 ,比如说需要一个很惊讶的反应,演员准备好,一开机直接来一个夸张的表情就可以了 。但是侯导拍片一开机就拍1000尺的胶片 ,大概9-11分钟里面,演员的表演是不停的。侯导希望不要用技巧,而是激发出真的东西 ,只有真实的才会让观众相信。也是因为《千禧曼波》给了舒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大家才发现她是超会演戏的 。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侯孝贤说舒淇本身就像聂隐娘

在《千禧曼波》之后,舒淇跟侯孝贤又合作了2005年的《最好的时光》和2015年的《刺客聂隐娘》。 “《千禧曼波》的Vicky是一个很适合舒淇的角色 ,但《最好的时光》里面前两个故事,以及聂隐娘,这都已经不是符合她个性的角色了 ,能感觉到侯导的拍摄理念让她越来越有信心,她在不断地改变和进步。比如聂隐娘的侠气,这是她经过探索 ,从内心里生发出来的东西 。”廖庆松说。

坚强,好强

在釜山电影节上台领取最佳导演奖时,舒淇因为说到“要感谢侯孝贤导演 ”时禁不住留下眼泪。2023年10月 ,侯孝贤的家属发表声明,证实侯孝贤罹患阿兹海默症,正式告别了电影行业 。舒淇不愿谈到这个让她伤心的话题 ,但就像她在领奖时所言 ,“没有他(侯孝贤),就没有电影《女孩》。”

她曾说侯孝贤是“对演员特别特别好”的导演,当她累得不想拍的时候 ,侯孝贤就示意工作人员都不去打扰她,让她睡到自然醒,当她拍摄《刺客聂隐娘》 ,因为恐高不敢从树上跳下来时,侯孝贤就一天一天耐心地等。“我听他说,‘今天不跳 ,就明天再拍’,我心想,如果我不跳 ,难道他要一直等下去吗? ”舒淇说道 。

李屏宾也记得拍摄那一场戏,“她很好强,也很坚强 。她站在树上的时候 ,脸都白了 ,这么坚持了好几天,终于有了满意的镜头。”舒淇的要强在与侯孝贤的合作中一直在默默地生长。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刺客聂隐娘》剧照

《最好的时光》“自由梦 ”的故事里 ,舒淇扮演一位民国时期的艺旦,与张震扮演的革命党义士有一段情缘 。最终义士辜负了她,有一场艺旦在众人前手抱琵琶悱恻吟唱的戏。“这个镜头侯导拍了七天 ,但是他不告诉舒淇,到底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廖庆松回忆道 ,那场戏很有意境,舒淇既要弹,又要唱 ,最后还要落泪,每一个1000尺胶片拍完,对演员的消耗是极大的 。

“当时舒淇超生气 ,就跟侯导较着劲。侯导是从不批评演员的 ,他从不说‘你演错了’,他会说‘刚刚摄影机焦点没跟上’,‘灯光不对了’ ,但其实只是想让演员重来一遍,激发出演员最棒最自然的演出。舒淇拍完《最好的时光》之后,我跟她说‘你拍片都拍瘦了’ ,因为她的压力非常大,‘如果不是我演的不好,导演为什么一直要重拍?’”廖庆松说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	,成为“最佳导演”

《最好的时光》剧照

而最终,这场导演与演员的暗自较量也贡献了让全剧组印象最深刻的演出。“‘自由梦’很有意思,是一个有声的默片 ,演员没有对白,很多东西说不出来,就很值得回味。 ”李屏宾回忆当时拍摄的情景 ,舒淇在拍摄前学了很长时间的琵琶和南音 ,在琵琶的演奏声中,两人在众人之间无法言说愧疚与哀婉,传递出一种最感人的情绪 ,“最终舒淇还是拍出了好镜头,所以《最好的时光》让她拿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

2010年,廖庆松剪辑刘伟强导演的《不再让你孤单》 ,讲的是舒淇扮演的来内地捞金的香港女孩与刘烨扮演的北京警察之间的故事,廖庆松把里面舒淇所有的哭戏拉出来看,“演得超自然。我就问她 ,‘你怎么会演得那么好?’但她就是不讲。她跟侯导一样都是白羊座,他们是什么都不愿意说,但是心里想很多的人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	,成为“最佳导演	”

《不再让你孤单》剧照

廖庆松说,某种程度上,《不再让你孤单》里的李佩如和舒淇本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都是在被生活挤压之后变得力争上游 ,同时又对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都很清楚,对生活的细节非常敏感 。所以她这样肯定是会演戏了。”

作为剪辑师,廖庆松可以通过一帧一帧的画面来观察舒淇的演技。“画面只是一个表象 ,你更要看到背后能够反映角色灵魂的东西,它包括演员个人的魅力、他们的精神状态 、对待角色的态度,还有针对角色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舒淇总能演出很多的变化 ,你能感觉到她很不服输,有非常强烈的想表达的愿望。”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

《不再让你孤单》剧照

廖庆松觉得舒淇无论是角色里还是生活中 ,都表现出一种“上进的力量”,“她从一个很底层的出身,变成国际知名的演员 ,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的评审都当过了,她有一种一直往上冲的劲头,而且她对人生很有看法 ,很想去表达 ,这样你就大致能判断出她接下来的人生轨迹。”廖庆松告诉我,因此他对舒淇做导演一点都不意外,“侯导经常鼓励她和张震 ,问他们要不要当导演,让他们写剧本 。舒淇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剧本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的故事已经在心里酝酿很久了。 ”

成为导演

2022年 ,叶如芬听到舒淇说想讲自己的故事,“以后我每次碰到她,我都催她要加油好好写 ,没写完千万不要给我看,不然我会提很多意见,我希望她写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剧本。”叶如芬告诉我 ,两人在2016年合作拍完《健忘村》之后熟悉起来,总是会商量要一起做一些创作 。“我们在寻找剧本,有时我会推荐一些书和电影给她看 ,比如一个德国的华裔作家写自己的三姐妹家庭。在这个过程中舒淇就像一个海绵一样 ,吸收能力挺强的。”

到了2023年,舒淇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当评委期间给叶如芬打来电话,“她说看到新导演的电影故事一部接一部 ,而她自己这几年一直悠悠散散,自己再不拍恐怕就怕没机会了 。然后她就跟我说,决定了 ,就要拍《女孩》,15天之后她就要把剧本写出来。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

《女孩》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虽然没写过剧本 ,但舒淇交给叶如芬的第一稿还是很规范的,“她分出了第一场、第二场这样的场次,虽然第一场里面大概还能再分出五六场 ,但先不用去管它,我觉得故事是可以往前进行的。”这是一个发生在1980年代的底层家庭故事,反映的也是台湾的时代背景 ,叶如芬觉得无论是面对内地市场 ,还是香港和台湾,这都有挑战 。“但是一想到舒淇,又觉得没那么难 。首先因为她无论做什么都吸引人。第二 ,我相信她一定会为此倾尽全力。”

叶如芬凭借丰富的经验,为舒淇组建了制作班底 。“这部片子的制作成本在台湾已经算是中高成本了,制作团队全部都是得过奖 ,在两岸三地都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 ”这让第一次当导演的舒淇无后顾之忧,“我们会提醒她,比如‘这里要多收音’ ,或者‘这样镜头可能会拍不到’。”叶如芬说,舒淇需要做的就是先倾听,再消化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事情可以有人提醒 ,但拍板的只能是她,比如窗帘选什么颜色,小演员回到家里穿什么衣服 ,拍骑摩托的戏时要不要等台风天。她跟我说 ,‘当导演太累了,为什么总是有三百个问题在等着她回答。’”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

《女孩》剧照

但电影中关于人物的所有设计 ,叶如芬和制作团队完全不参与,交给导演舒淇全权定夺,她用细腻和敏感创造每一个表现人物性格的小细节 。演员出身也让她在导戏时更有优势 ,“她总是会手把手地去教演员,尤其是两个小演员,1988年距离她们太遥远了 ,舒淇就会跟她们分享那个年代是什么样的,她们会碰到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叶如芬告诉我 ,导演其实不用像她那么投入,“比如我们拍学校操场上的戏,她就站在太阳底下一直陪着演员。女明星最怕晒了 ,她又对阳光过敏 ,除了戴着一个大帽子,她还披着一个网,因为台湾夏天的蚊子真的很多 。”

从知道到明白

舒淇告诉我们 ,电影拍摄过程中,剧本已经一改再改,“我会根据演员的状态和他们之间产生的关系去调整剧本 ,它早已不是我的故事。 ”更多的是她从一些生活经历中的细节处与观众产生共鸣,“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家里人做饭,如果我从冰箱拿鸡蛋拿得慢了 ,也会被我妈骂,所以我最初就在电影里设计了一个情节,小丽在被妈妈骂动作慢时 ,一紧张把唯一的一颗鸡蛋捏碎了。”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女孩》剧照

有时她的真实经历也会体现在其他人物上 。总是一脸苦相的小丽在放学路上问妹妹,为什么被同学取笑了 ,她还能笑得出来?妹妹说 ,“不笑,难道我要哭吗? ”这是舒淇本人的解药,“我有幽闭恐惧症 ,但还是要一天到晚坐电梯,不然怎么办?你只能直面那个恐惧 。所以我尽量让自己变成一个开心的人,我的朋友都会觉得我比较开朗 ,实际上我只会在没人的时候偷偷躲在被窝里哭。”

电影里的奇幻部分也是她应对痛苦的写照。妹妹书包里飞出的红气球、窗外树上的一只鸟,甚至那个从国外回来的前桌同学Lily或许也属于奇幻的一部分,“我小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朋友 ,我只能跟我的洋娃娃说话 。”舒淇说,小丽被妈妈打后,跑出去与机车少年兜风 ,“看似是很自由自在地放飞,整个人都可以飘在云上的感觉,但在她的视野里头 ,那是一个阴影和大树 ,她特别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电影里,小丽和Lily躺在树下,夜风簌簌吹过 ,小丽无论如何还是要回家,“她逃不出那个枷锁,她太小了。 ”

“我以前常问我妈为什么要打我 ,她说是因为我很爱哭 。我说‘你不打我,我怎么会哭?’”舒淇对我们说道,虽然妈妈时常用狡辩的方式蒙混过关 ,但她知道是因为妈妈很年轻时就生了她,还没来得及处理好自己跟家庭以及下一代的关系。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时代我》采访片段

而对于爸爸 ,舒淇的态度更纯粹些。因为篇幅的原因,她删掉了戏中爸爸扮演者邱泽的不少戏份,“删掉的也不是他对孩子对老婆表达爱意的 ,他确实是一个对家庭没有爱的人 ,家人就是他的出气筒 。 ”舒淇在电影里展现出了1980年代末台湾产业变革的背景,“世界跑得太快了,他追不上 ,就把气愤和怨恨发泄在家人身上,但这不是他可以这样做的借口。”

“但‘你知道’和‘你明白’,这是两回事。”舒淇说 ,当她从一个导演的视角,看到扮演妈妈的9m88(汤毓绮)在做完家务后肩膀突然垂了下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她一下子就哭了,“做妈妈太忙了,她们没有时间去表达爱 。她们要做家务 、带小孩 ,还要去上班,去追赶这个时代。 ”她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家中的长女,从小就要肩负起照顾七八个弟弟妹妹的重任 ,“她的压力是特别大的。所以我在电影里把妈妈也塑造成‘爸爸不爱妈妈不亲’的样子 ,我就希望她能够把小丽送走,‘这样子你的命运就不用再轮回了 。’”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女孩》剧照

跟电影中小丽类似 ,舒淇也很早地离开了家,客观上她可以终结代际传递的家族命运,但她仍需要这样一部电影让她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10月底在北京的电影首映现场上 ,舒淇与观众在映后进行交流,从一开始她就涨红了眼圈。一位观众说道,“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那个总是把很小的困难看得很大很大的我自己。 ”或许妈妈本没那么糟,但在舒淇的童年印象里,记着的都是严厉、伤害和爱意从不表露 。

在她的第一版剧本里 ,电影在爸爸醉酒驾驶摩托车出车祸时戛然而止,她不希望再记述任何小丽和妈妈的未来。这个想法后来被叶如芬强烈反对掉了,“观众的情绪一定需要一个出口”。于是我们看到 ,若干年后 ,成为网球运动员的小丽,在父亲去世之后终于重新踏入家门 。“为什么你不问问我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小丽在沉默之后,终于忍不住哭着质问道。那个从未对小丽展现出任何温柔的妈妈起身去找纸巾 ,慌乱而笨拙地帮小丽擦掉泪水。“你现在过得好,就已经很好了 。 ”妈妈说。

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

《女孩》剧照

这肯定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 ,但很多都忍不住哭了。我也为这位妈妈终于释放出的爱意而哭 。成年之后的舒淇重返家庭之后,记忆中终于有了一些温存的回忆。

本文来自作者[忆海]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life/202511-56685.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忆海”!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8日

    希望本篇文章《舒淇:当那个走出伤痛的女孩,成为“最佳导演”》能对你有所帮助!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8日

    本文概览:*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第一次看完《女孩》,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作为一个当妈的人,我很难理解电影里小丽的妈妈,我觉得她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没有爱。三天之后,我把这个问题提...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