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持续爆发,英伟达市值罕见逼近历史性的5万亿美元

2025年10月29日,全球科技和金融市场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盘前交易中,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 NVDA.O)的股价飙升2.8%,推动其市值稳稳站上5万亿美元的...

AI持续爆发	,英伟达市值罕见逼近历史性的5万亿美元

2025年10月29日,全球科技和金融市场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盘前交易中,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 NVDA.O)的股价飙升2.8% ,推动其市值稳稳站上5万亿美元的门槛。

这一里程碑使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触及该体量的公司,其市值已超过日本或德国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引发这场狂欢的直接催化剂,来自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在一次行业活动中看似轻描淡写的声明:英伟达已确认获得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新增人工智能芯片订单 ,并将为美国政府承建七台全新的超级计算机 。

5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它不仅是这家加州圣克拉拉公司的高光时刻,更折射出全球经济对人工智能(AI)近乎狂热的依赖 ,以及地缘政治格局下“算力主权 ”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当兴奋的香槟泡沫升腾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也摆在投资者面前:这究竟是新时代的合理基石 ,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估值泡沫?

“主权AI”时代的军备竞赛

英伟达的崛起之路,是过去三年全球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爆炸性增长的缩影。从2023年的H100芯片到2024年发布的Blackwell架构,再到2025年传闻中的下一代“X100”平台 ,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单元(GPU)已成为驱动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和推理的唯一“燃料 ” 。

然而,此次宣布的5000亿美元订单,其规模之巨 ,已远超市场最乐观的预期 。根据分析师测算,这一数字可能超过了英伟达此前数年的营收总和,相当于锁定了未来2到3年的绝大部分产能。这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AI的竞争已从“实验”阶段彻底转向“规模化部署”阶段。

这5000亿美元的订单主要来自两股力量 。其一 ,是以谷歌、Meta 、微软、亚马逊和OpenAI为首的“超大规模云服务商 ”(Hyperscalers)。在经历了2024年的短暂观望和对自研芯片(如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的探索后 ,这些巨头被迫承认,面对模型复杂度的指数级增长,只有英伟达的GPU集群才能满足其对下一代AI产品(如更强大的搜索引擎 、更逼真的元宇宙)的算力渴求。这是一场“不跟注就出局 ”的豪赌 ,没人敢在算力上落后 。

其二,是黄仁勋宣布的“七台超级计算机”,这代表了另一股更强大的驱动力——“主权AI”(Sovereign AI)。

这七台为美国政府(据信包括能源部和国防部)建造的超级计算机 ,标志着AI不再仅仅是商业工具,更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一位华盛顿的科技政策分析师指出:“现代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和科技领导力,现在直接等同于你所拥有的算力峰值 。这七台超算就是美国在AI时代的‘阿波罗计划’。 ”

这股“主权AI”的浪潮正在全球蔓延。从法国、英国到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 ,各国政府都在斥巨资建立本土的AI计算中心,以确保其语言模型 、科研数据和国防系统不必依赖他国 。英伟达作为这场“算力军备竞赛”的唯一军火商,其地缘政治重要性已不亚于任何一家能源巨头。

5万亿估值的“眩晕感 ”

在英伟达势不可挡的上涨中 ,华尔街正经历一种“估值眩晕感”。5万亿美元的市值,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已经达到了极限 。

看涨英伟达的投资者(多头)理由充分且简单:英伟达不是在出售“未来概念”,而是在出售实实在在的“铲子 ” 。在AI淘金热中 ,卖铲子的人永远最赚钱。英伟达高达70%以上的毛利率 ,以及CUDA软件生态系统构建的深不可摧的“护城河”,使其几乎垄断了高端AI芯片市场。

更重要的是,这5000亿美元的订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收入可见性”(Revenue Visibility) 。这意味着英伟达在未来几年的业绩被牢牢锁定 ,这在波动剧烈的科技行业中极为罕见。多头认为,AI革命的渗透率目前可能还不到10%,从自动驾驶 、新药研发到机器人技术 ,英伟达的潜在市场空间依然广阔,现在的5万亿只是一个开始。

然而,怀疑的声音(空头)同样清晰 。首先 ,是估值本身。以5万亿美元计算,英伟达的市盈率(P/E)可能已高达未来收益的50倍以上。这种估值水平“定价 ”了一个完美无瑕的未来,任何轻微的增长放缓或利润率下降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股价崩盘 。

最大的风险恰恰来自其最大的客户。谷歌、微软和亚马逊这些每年向英伟达支付数百亿美元的客户 ,正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自己的AI芯片,以摆脱“英伟达税”。虽然目前看来他们的自研芯片在性能上仍有差距,但这种“去NVIDIA化”的努力是长期、坚定且致命的 。

其次 ,是AI需求的周期性。目前的高需求是源于“构建 ”阶段的资本支出狂潮。但当这些基础设施(如大型模型)建成后 ,需求是否会转向波动性更大的“推理 ”市场?如果AI未能迅速产生投资者预期的革命性经济回报,企业是否会削减其昂贵的算力预算?这种对“AI泡沫”的担忧始终存在 。

“我们正在目睹一场史诗级的资本集中,”一位资深市场策略师评论道 ,“英伟达的股价包含了巨大的增长预期和同样巨大的地缘政治溢价 。问题是,当所有人都认为它只会上涨时,风险往往已在暗处累积。 ”

从“硬件”到“平台”的下一幕

面对5万亿美元的市值重压 ,英伟达和黄仁勋深知,公司不能永远只是一家硬件销售商。事实上,英伟达早已在布局其“下一幕 ”——转型为一家“平台即服务”(PaaS)公司 。

CUDA软件生态是其转型的核心。这个已有十余年历史的平台 ,锁定了全球数百万的AI开发者。现在,英伟达正试图在CUDA之上,构建更高级别的服务 。

例如 ,NVIDIA AI Enterprise(NAE)软件套件,正在向企业收取高额的“AI操作系统”授权费。其“Omniverse ”平台则试图成为工业元宇宙和数字孪生的模拟引擎。英伟达的策略是,让客户“为硬件而来 ,为软件而留” 。

此次5000亿订单的披露 ,以及与美国政府的深度绑定,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英伟达不再满足于出售GPU“显卡”,它正在出售完整的 、预先配置好的AI“超级计算机系统 ”(如DGX和SuperPOD) ,并捆绑其全套软件和服务。

从长远来看,英伟达的真正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电力公司”——一个提供算力、软件和服务的统一平台,任何企业或国家都可以“即插即用”地接入AI能力 。

截至10月29日收盘 ,市场的狂热仍在继续。5万亿美元的市值,对英伟达而言是一个“奇点 ”。它既代表了对人工智能无限潜力的最终认可,也可能是一个即将自我吞噬的估值黑洞 。黄仁勋和他的公司 ,正驾驶着这艘AI时代的巨轮,驶入无人知晓的深水区 。

本文来自作者[小虫会飞]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cskp/202510-54207.html

(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31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小虫会飞”!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31日

    希望本篇文章《AI持续爆发,英伟达市值罕见逼近历史性的5万亿美元》能对你有所帮助!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31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31日

    本文概览:2025年10月29日,全球科技和金融市场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盘前交易中,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 NVDA.O)的股价飙升2.8%,推动其市值稳稳站上5万亿美元的...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