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战争有底线,新闻有边界。但一架乌克兰无人机,却悄悄的划破了这两条线。俄乌冲突之际,一名中国记者在采访时,遭到乌军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袭击,头部重伤。之后中方回应只用了一...

战争有底线,新闻有边界。但一架乌克兰无人机 ,却悄悄的划破了这两条线 。

俄乌冲突之际,一名中国记者在采访时,遭到乌军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袭击 ,头部重伤。

之后中方回应只用了一句“政治解决危机” 的话,值得俄乌双方细细品味。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	,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	,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中国记者遭遇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受伤

边境采访突遇袭击,爆炸直击镜头前

6月26日下午 ,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 ,63岁的凤凰卫视资深战地记者卢宇光,正在距俄乌前线不到十公里的科列涅沃村拍摄采访 。

那是个原本宁静的地方,早已不是军事设施集中区。

卢宇光的任务 ,是采访遭受无人机袭击的当地居民,拍下战火中普通人的处境,揭露乌军无人机对俄方平民的伤害。

就在他准备采访时 ,一架从边境方向飞来的FPV无人机突然接近 。

这类无人机可远程控制,并通过摄像头实时传图给操作员。

几秒钟后,爆炸发生 ,弹片击中他的头部。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身份明确,却仍中招

值得注意的是,卢宇光当天身穿带有“PRESS ”标识的蓝色记者防弹背心 ,身份标识非常清晰 。

这一点 ,俄罗斯外交部和中国外交部都明确提到。

也就是说,这并非战场上的“误判目标”。

当事人正在进行公开采访,无携带武器 ,无靠近军事设施,更无任何隐蔽行为 。

无人机能做到精准识别,却还是落在了记者头上 。

这是技术精准造成的事故 ,还是信息战环境下的蓄意打击?

目前还没有答案。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卢宇光此前接受采访画面)

记者并不普通,战地经验丰富

卢宇光不是一位普通的驻外记者。

他是凤凰卫视常驻莫斯科的战地记者,拥有莫斯科国立大学硕士学位 ,会俄语,报道经验丰富 。

他曾亲历2004年别斯兰学校恐怖袭击、车臣战争等高风险事件,多次在冲突地带报道。

2019年 ,他获得俄罗斯外交部颁发的“驻俄外国记者突出贡献奖”。

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 ,他一直活跃在俄乌前线地区,几乎每月都有战地报道发回 。

其实,这已经不是卢宇光第一次与战争“正面交锋 ”。

乌军闯下大祸	,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2024 年 8 月 ,卢宇光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进行战地报道时,其乘坐的采访车遭乌军 “海马斯” 火箭炮轰炸。

据凤凰卫视报道,车辆被直接命中并损毁 ,他本人侥幸逃生,未受严重创伤 。

这一次,无人机炸得更近。

爆炸后 ,他倒在地上,被送往当地救助站处理伤情。

头部遭受开放性创伤,并伴有顶叶脑挫伤 ,属于中度颅脑伤 。

但他很快恢复清醒 ,接受紧急缝合处理后拒绝住院。

在头缠纱布 、面部浮肿的状态下,他对外回应:“我没事,还能工作。”

乌军闯下大祸	,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中方回应克制 ,言简意深

6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 。

“中方对中国记者在采访中受伤深感关切 。 ”

“我们呼吁各方致力于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共同推动局势缓和。”

没有情绪化指责 ,没有外交施压,甚至连“谴责”两个字都没出现。

但是表达了一个重点:政治解决 。

这并非含糊其辞,而是战略上的冷静克制。

对外 ,不抢舆论制高点;对内,传递明确信号——中方高度重视公民安危。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	,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俄方态度迅速升级,立案调查

相较于中方的谨慎,俄罗斯反应更为强烈 。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表声明 ,明确将卢宇光遇袭事件定性为 “典型的恐怖主义行为 ”,指出乌军通过袭击记者 “试图压制客观报道,掩盖其在前线的真实行动”。

她强调 ,针对新闻工作者的袭击是 “对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公然违反”,目的是迫使 “揭露冲突真相的记者闭嘴 ”,俄方将坚决追究责任。

乌军闯下大祸	,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6月28日 ,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宣布,已依据“恐怖袭击罪 ”条款立案调查 。

这意味着,此案被明确纳入俄方的刑事司法体系处理 ,而非作为战争附带事件。

同时 ,军事侦查总局开始追查操作该无人机的乌军单位,法医鉴定也同步启动。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	,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乌方保持沉默,西方媒体低调处理

截至目前 ,乌克兰政府及其国防部尚未对袭击中国记者事件作出官方回应 。

也未宣布任何形式的内部调查或信息说明。

西方媒体表现尤为讽刺:BBC首页滚动俄军“侵略”,却将中国记者遇袭塞进角落。

相比之下,过去美媒记者在伊拉克丧生时西方哀嚎一片的场景 ,这次显得极其冷漠 。

这是不是表示:所谓“新闻自由”实为西方记者的特权?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无人机战争,边界正不断被打破

乌克兰近几个月频繁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本土目标发动打击 。

6月初,乌方发动代号为“蛛网 ”的大规模行动 ,出动约117架FPV无人机攻击俄罗斯4处战略空军基地。

据乌方说法 ,俄远程轰炸机部队有34%受到打击。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这场行动不仅打穿了俄军的防线,还首次将打击范围延伸至伊尔库茨克州,距离乌边境最远超过4000公里 。

根据俄媒报道 ,这些无人机往往藏在卡车、民居屋顶、仓库等非军事平台,再由远程操控实施精准打击。

这表示无人机不再飞越边境,而是“藏身他国” ,悄无声息地发动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战地记者的安全边界,已经被推得越来越窄 。

乌军闯下大祸	,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无人机袭击记者事件的本质 ,正在引发另一层关注:信息战的升级。

传统意义上 ,记者被视为中立观察者,尤其是在穿戴明显识别装备的前提下。

但在乌克兰战场,舆论已经成为战斗的一部分 。

谁掌握叙事权 ,谁就能左右国际支持和资源倾斜。

在这种环境下,打击“异见记者”,尤其是拍摄平民伤亡 、揭露战场真相的记录者 ,也可能成为信息战策略的一环。

这是否适用于卢宇光的受伤案件?我们暂不能定论 。

但这种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	,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	,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

中方立场稳定,仍主张政治解决

虽然中方未对乌方行为直接定性 ,但一贯坚持“劝和促谈 ”的立场未变。

此前 ,中方曾提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文件”,并持续推动和平方案 。

中国并非俄乌冲突的参与方,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其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

尤其是当记者、战俘、平民等“战争边缘人群”被卷入冲突时,中方越发强调“底线意识 ”。

克制不是软弱,避谈不是退让 ,而是在避免将问题升级为不可控事件。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分寸与火线之间,真相最贵

卢宇光不是唯一在冲突中受伤的记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位 。

但这一次 ,他的故事让我们重新看见——现代战争的边界正在被不断突破。无人机技术的进步,让战争变得零延迟 、高精准,但也更容易失控。

当武器能穿越4000公里直击目标 ,也能因识别不清击中记者 。战地不再限定于战场 ,记者不再是绝对安全的记录者。

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	,值得俄乌细品

中方的一句话,没有高声疾呼,却把分寸拿捏到了恰到好处。

不是喊打喊杀 ,而是留有余地,也保有底线 。

止戈为武,不是不战 ,而是不乱。

乌克兰与俄罗斯是时候该听听中国敲响的警钟了。

本文来自作者[采波]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cskp/202506-14507.html

(79)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采波”!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9日

    希望本篇文章《乌军闯下大祸,用无人机炸伤中国记者,中方一句话,值得俄乌细品》能对你有所帮助!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9日

    本文概览:战争有底线,新闻有边界。但一架乌克兰无人机,却悄悄的划破了这两条线。俄乌冲突之际,一名中国记者在采访时,遭到乌军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袭击,头部重伤。之后中方回应只用了一...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