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我们迎来了夏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 、夜晚最短的一天 ,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到来 。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国际在线联合出品的“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本期推出“夏至篇 ”,聚焦狮舞(白纸坊太狮)、太极拳(王其和),带您感受太狮腾跃的雄浑气势与太极拳法的刚柔并济,领略传统技艺在盛夏时节绽放的独特魅力。
暑意渐浓时 ,共品夏至民俗
夏至时节,骄阳似火,暑气蒸腾 ,而古老的民俗如清泉般浸润着盛夏的时光。人们以多元的民俗活动,传递对自然的敬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吃夏至面是夏至极具代表的饮食民俗 。民间素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正值新麦成熟,吃面是品尝当季麦香、感恩自然馈赠的仪式,也因细长的面条形似绵长丝线 ,寄托着福寿安康的美好寓意。北方地区多以炸酱面、打卤面为主,筋道的面条搭配鲜香酱料与清爽菜码,消暑又饱腹;南方则偏爱阳春面 、凉拌面 ,简约的调味凸显麦香本味,一碗碗夏至面成为人们迎接盛夏的独特方式 。
放荷灯是夏至夜最富诗意的传统仪式。当暮色浸染夏至的夜空,人们将手工扎制的荷灯放入江河湖海。荷灯以彩纸、竹篾制成莲花造型,中央点烛 ,烛光随波摇曳,宛如繁星坠入碧波 。古时,放荷灯意在祭祀河神 ,祈求风调雨顺、消灾祛病。如今,它也承载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生者的祝福。一盏盏荷灯承载着美好心愿,在夏夜的水面上勾勒出一幅浪漫唯美的画卷 。
消夏避伏凝结着古人应对酷暑的生活智慧。自夏至起暑气渐盛 ,民间便有“歇夏”“躲伏 ”的习俗。据《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古代妇女在夏至日会互相赠送折扇 、脂粉等,“扇”可生风解暑 ,“脂粉”则能涂抹散热、预防痱子 。在宫廷,周代起便有“冬藏夏用 ”的制度,夏至后皇家取冰分赐百官以“消夏避伏”。
此外 ,在一些地方还有吃麦粽、吃夏至饼 、过夏麦等习俗。这些传承千年的习俗,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也让夏至的文化韵味愈发醇厚绵长。
狮舞铿锵展风华,太极刚柔承古韵
狮舞(白纸坊太狮)以灵动鲜活的表演传递民俗风情 ,太极拳(王其和)以行云流水的拳法诠释东方哲学,在夏至的热烈氛围中,两者共同勾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图景 。
狮舞(白纸坊太狮)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 ,最初作为行香走会中的表演形式,后独立成为深受欢迎的民间艺术。狮舞(白纸坊太狮)狮头威武凶猛,大碑额头 ,翻鼻孔,窝窝眼,血盆大口 ,还缀挂着七个大铜铃铛,分别象征着“喜、怒、哀 、思、悲、恐 、惊”七种情绪;头套内部两根特制绳子,能让舞狮人灵活控制狮眼眨动 ,使狮子形象栩栩如生。
表演时,一黄一蓝两只太狮同时登场 。舞狮者以四平大马等武术步法为基础,配合灵活的跳跃动作,狮头与狮尾默契配合、协调一致 ,同时严格跟随鼓乐节奏,方能演绎出一场精彩绝伦的狮艺表演。作为北派舞狮的璀璨明珠,白纸坊太狮深度融合了京城及宣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堪称传统民俗的活态缩影。2008年,狮舞(白纸坊太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
作为传统武术中的璀璨明珠,太极拳(王其和)集武、杨两家之长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拳法。其拳架风格独树一帜,下盘结构严谨,步伐轻灵沉稳、小巧紧凑 ,内劲浑厚充实;上身动作舒展大方,招式匀缓柔和 、圆活飘逸。行拳时,秉持“怎样走路怎样打拳 ”的自然步原则 ,以心行气、以意导形,使内气发自丹田,沿经络节节贯穿,达于四梢 ,使气息通达全身 。在体用中,动作看似轻柔灵妙、手法绵软,发劲时却干脆冷冽 ,刚柔并济间尽显独特的太极韵味。
历经百年传承与发展,王其和太极拳构建起完整而丰富的体系——在理论层面,形成了“修炼四字要旨(德 、真、悟、恒)”。在套路方面 ,包括八十四式传统套路,三十八式 、四十式新编套路及刀、枪、剑器械套路等 。同时,辅以无极桩 、独立桩等成系列的训练功法。这一拳种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武术运动 ,更承载着东方哲学精髓。2014年,太极拳(王其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这个夏至,不妨跟随狮舞(白纸坊太狮)跃动的身影 ,循着太极拳(王其和)流转的拳韵,走进京城的大街小巷,感受传统技艺在灼日里迸发的生命力 。(文 石丽敏 王榕)
本文来自作者[山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stddy.com/cskp/202506-106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山菱”!
希望本篇文章《夏至昼晷长,京味非遗展狮威拳韵》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6月21日,我们迎来了夏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到来。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国际在线联合出品的“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本期推出“夏至...